关闭

热讯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乡产风云

汕尾立法护航“蓝色粮仓”,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速

作者:小编 时间:2025-10-02 15:42:01 浏览:

向海图强,耕牧深蓝。2025年,广东省汕尾市在海洋经济发展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汕尾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促进条例》于10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地方性法规,如同为汕尾的“蓝色粮仓”建设安装了强有力的法治引擎,标志着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进入了规范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立法引领,破解发展瓶颈

过去,海洋牧场建设常面临用海审批流程复杂、建设标准不统一、环保要求高、融资难等现实瓶颈。汕尾市的《条例》直面这些痛点,进行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它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简化了用海审批流程,鼓励集约节约用海,为海洋牧场项目落地开通“绿色通道”。同时,《条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出针对海洋牧场的“深海网箱贷”、“海洋碳汇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并探索建立海洋保险体系,为投身“深蓝”的企业和渔民提供坚实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牧场”

现代化海洋牧场,核心在于“现代化”。汕尾的规划远不止于传统的网箱养殖,而是要打造集生态养殖、精深加工、休闲旅游、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群。《条例》大力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建设海洋牧场大数据平台。未来,通过水下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对牧场的水温、水质、鱼群活动、饲料投喂等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实现“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这种“智慧牧场”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效率和成功率,降低运营风险。

生态优先,守护蔚蓝家园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汕尾的《条例》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对海洋牧场的选址、布局、养殖容量和废弃物处理都提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它鼓励发展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使用环保型网箱材料,减少养殖自身污染。同时,通过科学投放人工鱼礁,大规模种植海草床、海藻场,可以有效修复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从而恢复渔业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海洋领域的统一。

产业融合,拓展“蓝色”空间

《条例》的另一个亮点是推动海洋牧场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发展以海洋牧场为平台的休闲海钓、潜水观光、海洋科普等文旅项目,打造“海上田园综合体”。支持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提升渔获物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通过“一条鱼”形成从苗种、养殖、加工、流通到旅游、文化的全产业链,创造出倍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增收致富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汕尾乃至整个广东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