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热讯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乡产风云

通河稻田蟹膏满黄肥,与生态稻米实现“一水双收”

作者:小编 时间:2025-10-02 15:38:36 浏览:

金秋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广袤的稻田披上金装。与寻常稻田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田中正孕育着另一种美味——通河稻田蟹。随着收获季的到来,这种“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蟹稻共生”生态农业模式,正展现出其巨大的经济与生态价值。

稻香蟹肥,生态循环的完美演绎

“蟹稻共生”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在通河县的示范田里,水稻为螃蟹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遮挡阳光,降低水温,避免螃蟹受到惊吓。而螃蟹的存在,则是水稻的“天然管理员”。它们在稻田中爬行,能有效松动土壤,破坏杂草根系,抑制杂草生长。同时,螃蟹以稻田中的害虫、虫卵和浮游生物为食,减少了水稻的病虫害发生率。螃蟹的排泄物又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这一整套流程下来,稻田里基本不需要施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生产出的稻米和螃蟹都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有机产品。

技术护航,保障“蟹稻”和谐共生

要实现蟹与稻的双丰收,并非简单地将蟹苗投放到田里那么简单,这背后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技术。通河县的农技人员与养殖户们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技术规范。首先,他们会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形蟹沟,并在田埂四周设置防逃网,既为螃蟹提供了更宽敞的活动与栖息空间,也防止其逃逸。其次,在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密度上有着严格的计算,确保不会因密度过高而影响水稻生长。在水质管理上,要保持水体清澈、溶氧充足。在饵料投喂上,主要以豆粕、玉米等天然饵料为主,确保螃蟹的肉質鲜美。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技术措施,才能最终实现“稻不减产、蟹能增收”的理想目标。

品质卓越,市场认可价值倍增

通河稻田蟹因其生长环境优越,以稻花、害虫、水草为食,故而膏体饱满,蟹黄丰腴,肉质清甜,带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在市场上被誉为“田中珍品”。同样,在这种生态模式下产出的“蟹田米”,由于生长过程中几乎无化学污染,且吸收了螃蟹粪便提供的有机肥,米粒饱满,口感Q弹,饭香浓郁。这种“强强联合”使得通河稻田蟹和蟹田米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合力,市场价格远高于普通养殖的螃蟹和常规种植的大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新路径

“蟹稻共生”模式的成功,为通河县的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它有效地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起来,大幅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率,让农民在同样一块田里获得了双重收入。许多养殖户算了一笔账,每亩稻田因养殖螃蟹而增加的收入,甚至超过了水稻本身。这种模式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更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体验钓蟹、品蟹的乐趣,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通河县的“一水双收”,正是现代农业向着高效、生态、高附加值方向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