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讯网先锋号 > 红色先锋 > 红色故事正文

舒启兴:在藏区,"喇嘛吹着长号迎接我们"

⏰ 发布时间:2025-04-24 📝 稿件来源: 北大荒先锋号 🔥阅读指数:2PV

  

舒启兴:在藏区,"喇嘛吹着长号迎接我们"(图1)

  舒启兴近照(7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樊永强/摄

  红军来到家乡的那年秋天,舒启兴还是个19岁的砍柴工。

  “那天远远地就看见一队队的红军过来了。”舒启兴到现在也说不清当年来到这里的是红军的哪支部队,只知道那支部队“给穷苦人饭吃”。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从松潘草地南下,一路征战过马尔康、小金,涉达维河,翻夹金山进占宝兴,建立起县乡苏维埃政权,组织地方游击队。

  “我们这地方穷人多,没饭吃。红军来了说‘打土豪,分田地,有饭吃’,我就跟着队伍走了。我参加的是县里的游击队,当时被称作‘同志队’。”

  老人卷起袖筒,露出右手臂上的两处伤疤。

  “这是我在小金县受的伤。”老人说,“1936年春天红军转移去康北藏区,我们跟着部队翻过了夹金山。在途经小金县时,连队遭到当地土司武装突然袭击。子弹从我的右手手肘射进,又从右肩膀穿出,旁边的几个战友都牺牲了。”

  舒启兴说,到现在天一下雨,伤疤还会隐隐作痛。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从小金西进丹巴,翻越长征途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大雪山,于3月初抵达炉霍县寿灵寺。

  寿灵寺是炉霍县最大的喇嘛寺,位于县城之南,背靠大山,俯瞰县城,易守难攻。寺院住持受国民党笼络,煽动寺内僧兵1500余人,顽固坚持阻击袭扰红军。

  在和平争取无望的情况下,红军决定巧取寿灵寺。

  舒启兴回忆说,“我们围了几天,攻不进去。一天,部队撤了围,隐蔽到几十里外的山里。当天晚上我们突然杀了个回马枪,趁黑搭着梯子攻城(即寺院),很快就拿下来了。”

  红军进入寿灵寺后,从寺内获取了大批粮食和羊毛等物资。红军对寺内的大殿和经堂等地,严加保护,不许任何人进去骚扰;对寺内喇嘛,仍让他们住在寺内,并照旧念经做佛事。这使炉霍的宗教界人士和藏族群众深受感动,逐渐开始与红军合作。

  “我记得红军进入炉霍县城时,寺里的喇嘛排着队列、吹着长号来迎接我们。”这给没见过“大场面”的舒启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舒启兴说,红军后来到达甘孜,寺庙里的大喇嘛非常理解、支持红军,曾经把寺庙里7间仓库的粮食打开供给红军。

  从小就没吃过饱饭的舒启兴饱餐了一顿:“这是参军以来,吃得最香的一次。白白的大米饭,我整整吃了一大碗。”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一同北上,随部队在康定休整的舒启兴被留了下来。

  “听说这次要长距离行军,得走很多路,我臂上的伤还没有完全好,无法跟部队走。连队给我们病号每人发了30斤粮食,让我们返乡回家。”舒启兴说:“粮食吃完了,我就一路讨饭,经过的都是藏民区,路也不熟,只知道往东南走。”

  4个月后,当舒启兴长发披散、一身破烂回到家中时,村里人已经认不出他来了。

  “当年参加红军,我们周围几个村走了100多人,最后回来的没几个。跟我一同出去的邻居小伙伴‘白毛’就再没回来。”舒启兴说。

  解放后,老人从没有给政府提过什么要求,1989年才正式被确定为在乡红军战士。老人也是目前宝兴县境内生活的最后一位老红军。

  舒启兴育有两儿一女,现在已经有了重孙,晚辈们都喊他“老祖”。儿媳妇李朝芬说,老人一生简朴,前些年一直住在山上的木棚里不愿下来,三年前才搬下来与儿孙们一起住进了小楼房。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老红军钟明的回忆:挥泪离家去长征

下一篇: 彭永清:光脑袋上就中了3枪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3190-9123  举报邮箱:jb#rxzw.cn (使用时将#号改为@)

Copyright © 2009- rx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