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钟明的回忆:挥泪离家去长征
车辚辚,马萧萧,大军在夜色中跨过于都河,向着日落的西方迤逦而去……在脑海中尘封了几十年的往事,最近常常出现在老红军钟明的梦中。
“1934年10月初,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属机关和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在于都集结。10月18日傍晚,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属机关和博古、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从这里(东门渡口)渡过于都河。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先后从梓山乡的山峰坝,县城的南门、西门,罗坳乡的孟口、鲤鱼、石尾和靖石乡的渔翁埠条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
“我是和毛主席同一天过河的。”抚摸着碑身上的刻文,看着高高耸立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和滚滚流逝的于都河,老人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72年前的那个悲伤的秋日:残阳将如血的殷红泼洒在于都河上,县城里的父老乡亲们几乎都来到了渡口,为大军送行。
“谁都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更不知道一去就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钟明说,自己的家就在于都,但因为忙着安置伤员,领取粮食、子弹等物资,始终也没抽出时间回去一趟。
从10月12日离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瑞金以来,小小的于都城大军云集。钟明和战友们一直忙着把大量伤员托付给老乡们。
“安置了6000多名伤员。”钟明说,几乎每个老乡家里都安置了伤员,有一家甚至安置了7位伤员。
“抛下群众和受伤的战友,心里那个难受啊……”一提到长征,钟明就会想起那些被留下的人们,“敌人来了后,连石头也要过刀,不知有几个能幸运地活下来。”
从10月16日开始,各路红军开始从于都的8个渡口开始渡江。粮食、衣服、草鞋都领足了,空了好久的子弹袋几个月来头一次装得满满的。钟明回忆说:“各种工厂设备、印钞机、发动机……就像整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都要搬走一样。”
成立于1931年深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确实要搬走了。自从那个叫做李德的德国人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并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坚持打“正规战”以来,红军就一败再败,最终到了无法立足的地步。
在前线的钟明早有不祥预感。1934年4月,蒋介石集中11个师进攻中央苏区的门户广昌。李德不顾敌强我弱的现实,要死保广昌。于是,一场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正规战”开始了。
“作孽啊!”提起那场血战,老人心有余悸,“伤员多得都包扎不过来!”
那一仗到底死伤了多少人,当时在红军医院工作的钟明无法知晓。他只知道,伤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广昌战役期间,他几乎没有休息,抢救了十几天伤员。
连一个卫生班长都能看出来的道理,那个外国的军事顾问就是不明白。气得损失了四分之一兵力的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大骂“崽卖爷田心不痛”。早被“左”倾冒险主义者剥夺了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也尖锐地说,广昌战役是个灾难,毫无战绩。
随着苏区面积的日益减小,红军不得不准备远征。
转移的信号早已发出。1934年5月,红军开始了规模空前的“扩红”运动,要“扩大铁的红军100万”。从粮食、衣服到子弹壳,都在大力收集之列。第七军团和第六军团分别于7月、8月向东、西两路出征。
或许,于都的乡亲们也意识到红军这次的离开不同寻常。“家家都给红军打草鞋、捐粮食,为了搭浮桥,有的把家里的门板全拆了。” 钟明说。
夹杂在8.6万人的大军中,钟明黯然告别了自己曾浴血捍卫过的红色故土,告别了长眠在这片热土上的战友,踏上了生死难卜的征程。在其后72年的漫漫征程中,他走完了九死一生的长征路,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火洗礼,闯过了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解放后在东北担任过县长、建设局局长、民政局局长等职。
是对红土地叶落归根式的回归,也是对那段红色记忆的怀念,1970年,离休后的钟明回到了长征的起点、自己的故乡于都。如今,90岁(2006年)的他还经常会漫步来到东门渡口,在那里,他一个人会静静地坐上许久许久……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陈利财:在长征路上成长
下一篇: 舒启兴:在藏区,"喇嘛吹着长号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