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各异的俑,破译古代生活图景
彩绘文吏俑、青铜武士俑、顶竿倒立人俑……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以下简称“新疆博物馆”)展厅,游客经常会被材质不同、形态各异的俑类文物吸引。什么是俑?这些俑承载了怎样的信息,有着怎样的作用?
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起初专指古代墓葬中用的偶人,材质以木、陶居多,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自商代后期兴起,至清代初年消亡。
在新疆博物馆众多的俑类文物中,唐代彩绘驼夫木俑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俑类文物之一。这件文物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俑高55.8厘米,刻画的是一名男子。只见他深目高鼻,胡须微翘,头戴尖顶毡帽,身穿翻领长袍,脚蹬黑色长靴,抬起的双手似乎正牵引着驼绳,行走在商贾往来的丝绸之路上。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古丝绸之路这一时期繁荣昌盛。唐代彩绘驼夫木俑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交通、商贸往来的实物资料。
馆内的唐代彩绘文吏俑也出土于阿斯塔那206号墓。这个泥塑彩绘的俑,头戴幞头,圆脸大耳,粗眉大眼,唇上留有八字胡须,身穿青色圆领长袍,腰系蹀躞带,脚蹬皮靴。右臂弯曲执于胸前,手握一支毛笔;左手置于腰带处,腋下夹着一卷文书类纸,整个人显得文质彬彬。这个俑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官员的服饰、礼仪以及他们在日常政务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责。同时,也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官僚体系的重要物证。
馆内的青铜武士俑出土于新源县,距今约2500年,是用红铜合范铸造而成。他头戴顶附弯钩的高顶帽子,上身赤裸,腰间系短裙,左腿屈起,右腿下跪,双手环握,拳心相对,拳眼向上,手中各有一孔管,双目凝视前方,显得威武有力。有专家认为该俑应为当时活跃于欧亚草原上的塞人文化遗存。它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军事制度、武器装备的重要资料,也让我们对古代战争的残酷性和军人的英勇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青铜武士俑还是研究古代民族关系、军事文化交流的重要线索。
除了上述几类俑外,该馆还收藏有黑人百戏俑和顶竿倒立人俑等特殊类型的俑类文物。黑人百戏俑出土于阿斯塔那336号墓,由细泥捏塑再施彩绘而成。整件泥塑施彩合理,其全身都施以黑彩,十分传神地表现出黑人的体貌特征。文物专家根据其双手相呼应的双孔及历史文献记载推断,其手中应握有一根棍棒。其右腿直立,左腿稍弯曲,左腿叠起在右脚面上,推断他正在手执木棍表演舞蹈。
顶竿倒立俑是千年之前杂技艺术的最好证据,它高26.5厘米,由顶竿人、顶竿倒立童子及顶竿三部分组成,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展现了古代杂技艺术的魅力,为我们研究古代杂技艺术及百姓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新疆博物馆的俑类文物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为我们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历史信息。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稿件来源:新疆兴农网
文章作者:石芳纯 刘芳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守护好兵团城镇文脉
下一篇: 清明假期兵团接待游客37.06万人次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新疆兴农网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新疆兴农网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放纸鸢 享春光
- 歌舞剧《阿拉木汗在哪里》上演
- 新星市:红星闪耀的热血新城
- 守护好兵团城镇文脉
- 清明假期兵团接待游客37.06万人次
- 活化利用关键在“活”
- 木卡姆的春天是这样“到来”的
- 纸上生花
- 兵团多措并举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
- 兵团一条线路入选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
- 刘庆乐:铁笔生墨“烙”春秋
- 一部用汗水写就的史诗
- 兵团举办2025年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 无锡至石河子旅游包机航线连续3年开航
- 什么触动了中国人的“文化DNA”
- 传承历史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 846万余人次!喀什一季度文旅市场繁花似锦
- 四师可克达拉市举办“万人游四师”活动
- 第三届新疆文化艺术节开幕
- 昆玉市:书写在黄沙上的绿色史诗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3190-9123 举报邮箱:jb#rxfm.cn (使用时将#号改为@)
Copyright © 2009- rx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