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细菌战的受害者 抗争病痛70年虽死犹存
前日凌晨,安徽一名曾遭遇日军细菌战的老人易允中,在睡梦中离家人远去了,也和一个痛心的时代远去了,却勾起了我们无限的思绪,使人对这段历史,以及老人的坚强抗争感慨万千。
易允中老人今年73岁,1942年他在安徽黄山遭遇日军细菌战。那年他才仅仅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70年来,聋哑的老人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困难,他全身皮肤溃烂,智力还停留在三岁小孩的程度上,但他没有选择轻生。不是因为他苟且偷生,而是在于细菌战抗争。
易允中的母亲李润琪在世时回忆
"三哥可能是长沙最后一位细菌战的受害者,现在他走了。"易允中的六弟易进。
当年吃糖的孩子,几乎都死了
易进的父亲易金鹏是长沙人,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易金鹏在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任职,在安徽黄山脚下的太平镇担任邮政所所长,后又调到了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任高级翻译。
1939年,易金鹏的第三个儿子易允中出生。"我三哥,长得乖巧,讨人喜欢,是我母亲的最爱。"易进说,那个时候他还没出生,但他母亲李润琪在世时经常跟他讲起那段岁月。
1942年初,太平镇出现了不少低空飞行的日军飞机。当时,镇上的人被吓得要命,以为是要轰炸,每个人都躲了起来。李润琪告诉易进,飞机机身是黑色的,吐着滚滚浓烟,投下来的不是炸弹,而是一些糖果,还有一些棉絮,当时镇上的人都觉得很新奇。糖果,对处于当时战争时期的中国人尤其是孩子来说,太具有诱惑力了。出于本能的警觉,各家各户的家长们都告诫孩子们不要吃。但孩子们还是吃了,其中就有易进的三哥易允中。不久,镇上吃了糖果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现身体反拱,抽搐,哭不出来小脸憋得发黑。
"当时镇上一下子少了孩子的吵闹声,非常清静。过不了几天,几乎家家户户传来哀嚎声,镇上几乎所有孩子都死了。"李润琪在世时曾说。易进说,当年日军在安徽太平镇附近投放细菌物质,在现在的县志里有记载。
易允中命保住了,成了聋哑人
3岁的易允中也发病了,起初是大把大把掉头发,接着指甲也掉光了,全身身体向后躬缩,高烧不止,皮肤开始溃烂,手臂瘦得皮包骨,没有一丝活气。"当时,大家都觉得三哥没救了,身体逐渐冰冷。简直就是活着的僵尸。"李润琪坚持不让把孩子抬走,用自己温暖的身体紧紧抱住孩子,为了防止传染别人,她将孩子带到一间房子里,独自精心护理。可有一次,易允中呼吸停止了,家人彻底绝望,将全身溃烂的孩子从李润琪怀里抱走,抱进了棺材。准备盖棺时,李润琪跑过去,抱回孩子。农村人说,孩子患病要接地气,于是,李润琪将孩子放在了地上,在孩子身旁大声哭喊,用湿毛巾擦孩子的脸。李润琪这时发现,孩子鼻翼处有了呼吸,竟然睁开了眼。
当时在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任职的易金鹏将孩子接到了南京治疗。经抢救,易允中被救了过来。
在李润琪的记忆中,全镇的小孩几乎都死去了,唯一留下的就是易允中和一个杂货店老板的女儿。人虽然救下了,但后遗症伴随了易允中一辈子。高烧让易允中成了聋哑人,智力定格在了3岁时的水平,残留在体内的有毒细菌,让其皮肤经常溃烂。"一到春天夏天,易允中的背部、腋窝处、腹部等地方皮肤溃烂,用药都无法控制。"易进说。虽然易允中的智力低下,但1945年日本投降,南京全城沸腾,易允中竟要爸妈带他上街拍手。事后,母亲回忆,那一天易允中手都拍红了。
"像往常一样敲敲我的头,走了"
1950年,易金鹏一家从南京搬到了长沙。1953年,易进出生。1999年,母亲李润琪在长沙离开了人世。母亲临终前嘱托,照顾三哥易允中的重任就交给了老六易进。易进和三哥的感情最好。小时候,总是三哥背易进上学。他说:"我清楚地记得,我5岁时和邻居小孩一起玩,当时哥哥17岁,智商只有3岁水平,他很单纯,大家也都愿意和他玩。有一次其他小朋友开玩笑偷偷把我藏起来,要我三哥找。我亲眼看着哥哥去每家每户敲门,跪在地上重重地不停磕头,要他们把我还给他。"说到此处,易进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同住在一起50年的老邻居李恒回忆:"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易允中22岁,在南方工具厂上班,因为智商和身体原因,只能做最笨、最重的活,但是他每次工作都不偷懒,做得比正常人还要好。"
南门口大古道巷内一处不起眼的角落,易允中随弟弟一家住在这里。邻居介绍,易允中走后,房子变化并不大。记者走进后看到,不到30平米的屋内,摆着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再搁置些杂物,显得有些拥挤。
邻居肖建良告诉记者,易进夫妇俩平时在家里,除了帮别人装裱字画赚点钱,主要就是照顾哥哥的生活。生活上,易允中完全没有自理能力。易进每晚都留在他身边,"晚上,三哥会把手脚露在被子外面着凉,我必须每天和他一起睡。"易进说,我和爱人每天都得负责他的饮食起居,"他一直都没学会怎么用筷子"。
易允中出门的时候,弟弟总会陪在身边,"不然他就不知道回来了"。肖建良回忆易允中曾有多次出门走失的经历,每次走失都是街坊四邻集体出动找他,还记得有一次是从东塘把他找回来的,"他的手势我们都不大明白,只有他弟弟看得懂。"
2010年,大古道巷拆迁,一家人搬到了望城郊区的新房子,家里情况稍有好转。易允中生前的卧室,干净而整洁。"三哥走得很安详。昨晚睡觉前,他像往常一样用手敲了敲我的头,这是我们多年来的一个打招呼习惯,然后对我微微一笑,像小孩子一样沉沉的睡去。"易进说,没想到他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我身边走了。说到这里,易进抑制不住眼泪,"三哥可能是长沙最后一位细菌战的受害者,现在他走了。"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少年朱德的故事
下一篇: 少年雷锋怒对地主婆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血战剑门关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赵一曼为国捐躯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