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领袖们吃过的工作餐
⏰ 发布时间:2025-04-24
📝 稿件来源:
北大荒先锋号
🔥阅读指数:2PV
去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庆丰包子铺,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据悉,他点了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共消费21元,并吃得干干净净。
他的这份工作餐颇为引人关注,网友们"点赞"不断。其实,领袖们的工作餐,一点都不神秘。可工作餐吃什么怎么吃,确实不是一个只关乎饭碗的小问题,它也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精神面貌。
毛泽东看看大家,笑着问:"今天谁请客"
谈起毛泽东的日常餐饮,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四菜一汤"。最典型的表述来自1968—1976年担任毛泽东家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他说:"毛泽东主席餐桌上,我们经常见到是四菜一汤,山珍海味、海参鱼翅都没有,这四菜一汤就是百姓常吃的家常饭——鸡、鱼、肉、蛋。"
第一道菜是肉,红烧肉、牛肉,或羊肉;第二道菜,是鱼,毛泽东特别喜欢吃鱼。第三道菜荤素搭配;第四道是素菜,比如空心菜、木耳什么的;汤一般就是西红柿鸡蛋汤。
一碗面也可能是毛泽东的工作餐。1957年大年初一的早上,毛泽东请40位党外人士到中南海开座谈会,招待大家吃了一碗肉末挂面。这顿简单的工作餐使党外人士既吃惊又敬佩,有人当场赞曰:大年初一吃肉面,好看好吃更添寿。
1958年的春天,中午放学,家住灌县(今都江堰市)北街5年级的学生王玉芬经过井福街时,看到一群人正从一家小饭店出来,"毛主席出来了!毛主席出来了!"人群中有人大喊。
这是3月21日,毛泽东到灌县视察水利工程项目。中午稍过,身穿一套灰色中山服的毛主席来到井福街,随即到"幸福餐馆"用餐。用餐的地点是灌县县委工作人员决定的,只是觉得这家小饭店的口味主席会喜欢。
入座后,毛泽东掏出一包香烟,给陪同的同志一人发了一支。同毛主席一起用餐,对县委领导来说还是第一次,总觉得有些紧张和不自然。毛泽东却很随和,看看大家,他诙谐地笑着问:"今天谁请客?"
陪同人员争着说:"我请客。"毛泽东哈哈地笑着说:"还是我请客吧。"遵照毛泽东的意见,这顿午餐吃得很简单,主菜是豆花和回锅肉。
饭后,毛主席接见了服务员和厨师,并和他们一一握手,表示谢意,他亲切地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
在外地视察,毛泽东吃饭也从不搞特殊,离开前一定付清钱和粮票。
1965年5月22日下午,毛泽东回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茨坪,下榻于茨坪宾馆(今井冈山宾馆)115号房间。
考虑到毛泽东长途跋涉很辛苦,也为了表达井冈山人民的一片心意,这天晚餐,宾馆管理员在桌上摆上了茅台酒、香烟、苹果以及丰盛的菜肴。陪同考察的汪东兴熟知毛泽东个性,他发现后立即找来管理员说:"不是说好了吗?首长每餐四菜一汤,每天是贰元伍角钱的伙食标准,你们赶快将烟、酒、水果都收起来。"
就这样,井冈山人想破例的第一餐也是按伙食标准四菜一汤安排的,而且是小碟盛菜、小碗装汤。午饭后,汪东兴问毛泽东休息得怎样,对饭菜有什么意见。毛泽东对饮食安排十分满意,回答说:"可以。休息也好。"
离开茨坪前,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带着钱和粮票到宾馆财务室,找会计结算伙食账。当时担任会计的雷良钊说什么也不肯收下钱和粮票。他动情地说:"收下这钱和粮票,叫我怎能对得起毛主席,对得起井冈山的群众啊!"
吴连登耐心地向他解释缘由:"你的这些话有道理,可你不知道,主席和我们工作人员外出也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我必须遵守。今天这钱和粮票没交清,我都不能离开井冈山,这可是纪律呀!"
听了吴连登的这番话,雷良钊只好拿出发票,可是,开惯了发票的他,这次竟不知如何提笔填写。吴连登提醒说:"交款人就写首长吧。"雷良钊十分感动,他认认真真地在交款人一栏中写下"首长"二字,然后开出发票收据:住宿时间7天,每天伙食费2.50元,交粮票23斤,购大米款每斤0.12元,计2.76元,共计20.26元,交款人:"首长" 。
只剩下棒子面窝头和熬白萝卜条招待周总理
周恩来的工作餐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
他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他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
当然,也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周恩来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
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周恩来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周恩来吃饭时,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
1958年3月5日,周总理到重庆考察长寿湖规划,正值他60岁生日。周总理特地打招呼,不要虚张声势、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吃饭要简单,只吃工作餐。这天饭菜异常简单,桌上最好的菜是工作人员到长寿湖上游打捞的长寿湖鲫鱼。事后,大家才知道那天是周总理生日,不少人都后悔没祝总理生日快乐。
在南开大学职工食堂里,一进门迎面墙壁上即是一幅醒目的老照片。这幅珍贵的照片清晰地记载了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回母校视察时,吃棒子面窝头和咸菜的场景。
1959年5月28日上午,周恩来和邓颖超再次回南开视察。参观到下午一点多,周恩来到教职工食堂吃午饭。在这里,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南开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增产节约课"。
"周总理来了!"这个消息使职工食堂的炊事员们又高兴、又窘急:那时候,"大跃进"的浪潮虽然还未退去,经济困难的阴影已经显现出来。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再加上当时午饭早已经开过了,只剩下棒子面窝头和熬白萝卜条——拿什么来招待周总理呢?
周恩来微笑着走进厨房,亲切问候炊事员们。他走到双手沾满棒子面的赵师傅面前,热情地伸过手去与他握手。赵师傅慌忙中赶快在水里涮了一下手,却仍然不好意思伸出手去。周恩来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和蔼地低声对他说:"不要紧,不要紧的。"一边说着,一边紧紧握住了赵师傅的手。
周恩来看到笼屉上还有午餐剩下的棒子面窝窝头,问过价钱后说:"挺便宜,我买两个。来一盘熬萝卜,再加两分钱咸菜。"并招呼随行的省、市领导同志和新闻记者:"就在这儿吃饭吧。吃饱了好去参观,你们忙了半天,肚子也一定饿了,坐下来一起吃,我请客。"说着,他便大口大口地啃起窝头来。一边嚼,还一边风趣地跟大家讲起他上南开中学时,在校长张伯苓家吃贴饽饽熬小鱼的故事。
食堂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食品给总理吃,炊事员们心里难受极了。幸好还有一个病号留下的鸡蛋,他们连忙用这个鸡蛋做了一碗热汤给总理端上来。周恩来客气地说:"不用了,随便吃一点,不是挺好吗?"吃完了饭,他叮嘱随行秘书务必把这一餐饭所需的粮票和钱,如数交给食堂。
"工作餐,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就很不错了"
1975年重新"出山"不久,邓小平便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人,到下面去调查研究,不要给地方干部增加负担,不要搞什么招待,生活方面特别是在吃的问题上,工作餐,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就很不错了。 1958年时,重庆市城市人口比重较大,副食品供应紧张,劳动力尤其不足。
这年11月初,邓小平在贵州视察工作,时任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重庆市委书记任白戈随行。途中任白戈向邓小平反映了上述困难,同时提出:将江津地区管辖的巴县(现巴南区)、綦江和涪陵地区管辖的长寿三县划归重庆,扩大重庆的后勤供应基地。
11月5日,邓小平决定到基层作些调查,听听基层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在贵州视察后,邓小平一行先到綦江,计划在綦江的赶水区和县城作短暂停留。
下午6点多钟,邓小平一行到达綦江县城,到交通路的国营食堂吃晚饭。
为不影响食堂正常工作,邓小平要食堂照常营业。邓小平一行的晚餐十分简朴,主菜是活水豆花和綦江地方小吃——粉蒸羊肉 (又称羊肉笼笼)。几位领导吃得很高兴,对粉蒸羊肉赞不绝口;但回锅肉却有些不正宗,邓小平笑对随行人员说:"北方人搞的回锅肉,既不是北方味,也不是正宗的川味,很特别啊。"
作为和邓小平见面次数最多的外国人,基辛格曾向媒体透露他1982年访华细节:"邓小平请我去吃火锅,在一个单间;但餐馆本身却是普通餐馆,不是国宾馆。中国领导人带外国客人去普通餐馆吃饭并不多见。显然,那是一顿美好的工作餐,邓小平也没有把我当客人,而是当成他的老朋友。"
(王一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红岩春秋》、《最忆是南开》等)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同志的特殊纪念
下一篇: 毛主席阔别三十二年的故园行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