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讯网先锋号 > 红色先锋 > 典型引路正文

踏着泥土的芬芳

⏰ 发布时间:2016-09-28 📝 稿件来源: 北大荒先锋号 🔥阅读指数:2PV

  他不善言辞,却在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他两次休克,却从未离开过他深深眷恋着的老百姓;

  他,一路走来,踏着泥土的芬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攻坚克难的公仆情怀……

  他,就是大西江农场第六管理区主任,总局"优秀共产党员"、总局"劳动模范"—岳文涛。

  2004年,只有31岁的岳文涛同志就任大西江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他能挺起这个大梁吗?

  说实话,大西江农场第二管理区是农场的4类土地,土地资源最稀薄,职工最贫困。带着猜疑和信任,岳文涛同志到任第一天,查看了这个区的统计年报:2004年,生产总值1262.9万元,其中农业值1062.3万元,畜牧业130.3万元,三产业70.3万元,粮食总产8047吨。人均纯收入7022.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2.2元……

  面对这些令人汗颜的数字,他犹豫了,干还是不干?他担心的不是个人出不出成绩,更多的是担心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担得起这副重担。然而,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最终却用事实向大家证明了,他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还干的很出色。

  面对当时4类连队土质现状,他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

  为了节本增效,他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成本逆控,从本单位管理入手,制定麦场、机车、油料、及三库一场五项管理制度。深挖内部潜力,制定了"深、平、齐、净、碎"五项整地要求,提高整地标准。改造低产田,治理冲刷沟,严格管理不松手,质量标准不走样,用他那本该细嫩却布满老茧的双手把中低产田定格成规模。早上顶着晨曦匆匆而去,晚上披着彩霞迟迟而归,多少个日日夜夜,辗转难眠,他决心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农场对自己的信任。2011年,心血和汗水,虔诚与执着终于换来十月金秋的喜悦,他所在的管理区生产总值达3651.9万元,人均纯收入1718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8元……

  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管理的创新意识,岳文涛注重机械力量的更新,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快速发展的根基。2006年农机设备产权转让,机务工人相互观望,没人敢买,在这种情况下,岳文涛就深入到农机工人家中,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和他们算经济帐,使职工放下思想包袱,积极购买。当年收获机车人均收入2.2万元,动力机车人均收入1.8万元,创历史新高。2010年他又大胆尝试改装美国进口4710药机喷洒方式,仅一项就为种地户减少生产费用2万多元。几年来,岳文涛对农业机械方面的10余项革新技术,一直被全场推广使用至今,为承租户节省了资金10余万元,同时给承租户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尤其是在2012年,由于秋涝,机车收获作业打误陷车严重,轮式收获机车基本没有能够正常作业的耕地,新型收获机车体又过重,致使轮胎着地面积小,严重陷车。岳文涛就琢磨着,两个轮子不行就用四个。最终凭借他多年的机务工作的经验,用M160的轮胎作为s660大马力收获机防陷外轮,制作了加长脖连接,这一改装使机车双侧理论着地面积增加0.2㎡,并得到了管理局的认可,继而推广。

  2012年,岳文涛再挑重担,东升合作社是否能够赢得民心?

  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2012年,他又被调到大西江农场第六管理区工作。当时,全局正在试推种植业合作社,有许多的职工群众不理解,对加入合作社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当时他就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让大家都尝到入社的甜头,让他们心服口服。

  通过调研岳文涛得知,职工们还是比较认可合作社这种经营模式的,尤其是在大灾之年风险共担的优势对他们触动很深,但他们仍然担心大锅饭的庄稼管理不好,产量上不去,不如自己精心管理的效益高。于是,岳文涛在管理区的职工代表大会上,郑重的向他们作出承诺,如果合作社因管理出现问题,导致效益亏损,立马辞职不干。职工们被岳的决心和诚意所打动,纷纷地报着试试的心态加入了合作社。

  在岳文涛和管理区干部的努力下,东升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的好处也开始凸显出来。2015年秋,正值玉米收获时节。玉米收获机车作业要求地头必须有6米以上的道路转弯,才能正常的上线、泄粮。因此机车在作业前必须先在地头横着垄割两刀——割枕地。由于机车不顺垄,在割枕地的时候会有一部分玉米棒掉在地上。"主任,天气冷,每穗玉米上都有积霜,捡起来都冰手。这活雇人捡拾劳工费给低了都不愿意干,价钱高了捡出来的玉米都不值人工钱,社员们也都认了,瞎了就瞎了吧。"合作社监管员对他说。岳文涛却说"在这大灾之年,减产已成定局,我们不能让社员们多损失一粒粮食。"年底一算帐,他领着管理人员在地头一穗一穗拾回来的玉米,仅此一项就可为他们合作社社员增加收入近万元,他认真的态度让社员们体会到大灾之年合作社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2016年春,大量降雨春涝严重。当职工们眼瞅着周围农村因为地涝还有许多地没有播种下去,而合作社因为统调机车抢到播期,青苗已有一掌来高时,社员们会心的笑了。回想起建社初期,社员任海说:"还记得当初岳主任有一天顶着大雨到我家,做我的思想工作,裤腿子都打湿了一大截,我可真是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了。入了合作社,我便腾出时间来搞搞第二产业创收,一年能多挣个2、3万呢,记得当年,我们合作社就以全局最高亩效益544.85元的成绩被管理局评为"先进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的荣誉称号"……

  多年来,岳文涛同志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破关前行,带领百姓走上了"调结构、促发展"的致富路。

  2008年种马铃薯,2011年种甜菜、种玉米,职工不敢种,干部就带头种。他带领班子成员带头试种,给职工做示范。风险与利润并存,扩大玉米、甜菜、马铃薯等优势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使第二畜牧养殖区的职均收入连续七年超万元……老百姓服了!垧产增加了,亩效益提高了,可是仅仅依靠现有的土地状况和种植结构致富那是不可能的。

  2015年受镰刀湾地区影响,我省玉米退出保护价,已经调任第六管理区任管理区主任的岳文涛再一次失眠了。多年来,种植玉米让百姓连年丰产丰收,怎么才能让职工接受弃种玉米改种其它经济作物的现实摆在眼前。岳文涛意识到必须转方式、调结构,要通过引进经济作物,调整产业结构,做到让种植户稳增收才是致富发展的硬道理。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他多方探听多地考察关于种植结构调整的信息。2015年冬季,他就多方打听,召集职工代表协管员开会商议,种什么好,种什么能让职工增收。2016年春天他又远赴四川成都五粮液酒厂考察,洽谈矮高粱订单种植。从成都来回几千里地,要3天的往返时间,这一路他吃不好睡不好,老胃病又犯了痛的睡不着觉,回来后人都瘦了一圈,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刚刚调整过来便又到牡丹江、长春参加杂粮博览会。当他风尘仆仆的考察、参观回来后,立即召开了职工代表、种地大户、协管员大会商议他考察回来意向种植的作物。在会上,岳文涛考虑到百姓的顾虑,对大家说出了他的想法:如果职工不敢种就班子全体人员先示范种。没想到的是,由于大家对他的信任,会议全场一致同意入社种植。2016年,第六管理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打破大豆小麦玉米单一的种植模式,引进经济作物,矮高粱、黑黄豆、双青豆,当年就有1230亩矮高粱、540亩黑黄豆、442.5亩双青豆全部入社种植。第六管理区经济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为农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让百姓吃一点亏!岳文涛把管理区变成暖融融的大家庭,而他却把深深地痛楚埋藏在不为人知的内心底处。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继而出现了土地热,大家都抢地种。岳文涛深知"土地热"的问题如沸腾的水一样烫手,如果处理不妥随时都会引起群众上访,损失百姓利益。于是,他积极和职工谈心,把他们关心的土地类别的挑选、价格制定交给职工代表、议事会,充分发挥职工代表议事会的作用,发挥办事公开化专栏作用,随时公开议事会结果,置土地发包于阳光之下。

  与此同时,不乏有人看中了岳文涛手中的权利。有一次,在农村的叔伯哥哥来找他想在农场种点地,看看能不能行个方便并提出要给他好处费,当时就被他拒绝,当时他们就很不高兴的走了,也因此事多年不和他来往。还有一次,岳文涛的妻弟看着土地流转有钱赚,就偷偷利用他养殖区职工的名义收购了大量的土地,接到反映后,岳文涛带领班子积极查处了此事,也因此得罪了岳父岳母大人,老人家每次见到他都冷嘲热讽,不让他进家门,亲戚朋友从此也远离他,这让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好在妻子和儿子都很理解他,常常做老人的工作,终于化解了与老人间的隔阂。

  岳文涛始终坚持一点:家里不谈公事,"礼物"坚决不收。2015年的一天,他的办公室又来了两位外省客商,这已经是第四次来找岳文涛了。岳文涛当然知道他们的来意,于是,他像往常一样借机召集合作社监事会人员一起研究粮食出售价格问题,不给客商与他独处的机会。但这两位客商并不死心,离去的时候把一个厚厚的纸袋和明片放到了他的办公桌里。岳文涛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发现纸袋里面全是钱,他便马上叫来纪检的同志们进行清点,按照纪委的同志建议,将这1万元现金按名片联系方式退还给了客商。

  从全面积推行合作社以来,为"收粮"一事来联系、并表示有好处的客商不下20多人次,没有一次能从他这得到一点好处。这些人从他这得不到便宜,就悄悄打听了岳文涛的家庭住址和孩子学校的地址,利用电话恐吓他的家人。他的妻子曾多次劝他要他调动工作,他是个倔脾气,他对妻子说:"我就不信了,只要让我干,我就要负责任,我不怕得罪人,决不能损失老百姓一点利益。"

  决不能损失老百姓一点利益,他亲民、爱民的一腔赤诚在人们心中印下了深深地烙印。贫困户忘不了,职工董东清的父亲去世了,他二话没说从腰包掏出二千元钱,叮嘱董东清把父亲的后事一定要办好,这些年他光为贫困户捐款就达到近6万元;种植户忘不了,大面积种植的芸豆到了收获季节,靠人工抢收不回来,他自担吃住费用,往反多地联系解决的办法,终于在外地找来了芸豆起拔机,解决了燃眉之急;拆迁户忘不了,第二管理区第二居民组拆迁时,他带领班子成员一家家的宣传农场的拆迁政策,为个别确实有实际困难的重点户,垫付帮扶资金1万多元;养殖户忘不了,他鼓励职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班子成员一道积极为养殖户筹措资金,联系奶源及饲料,并亲自和购牛户一起去寻找优质牛源,保证奶牛存活质量,使他们走上了"发牛财"的致富路;职工们忘不了,近年来他致力于为职工群众创造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农闲时节和班子成员一道在干净、整齐、绿化上下力度,植绿篱6300米,植树8000棵,修铺路5条,建文化信息平台,活动室,文化休闲广场,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岳文涛患有严重的胃病,难以想像,他每天都要喝4-6瓶的藿香正气水控制病痛。人们还依稀记得,他患有严重的胃病、颈椎病和低血压,多次休克在生产一线却从未离开过他的岗位,像是一个铁打的汉子一样,等病情稍微好转,就又出现在田间、地头、畜牧小区中。妻子心疼这个身高1.77米,体重只有120斤的汉子,常和他商量说:"老五呀,身体这样会垮的,还是歇歇吧!"可他却说:"没事,我能行,单位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我离不开啊……"是啊,他离不开的是百姓和单位,然而却把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埋藏在心底深处不忍碰触,那是对儿子,对老人,对于他妻子深深地愧疚。他把整颗心都掏给了职工群众,哪有什么时间来陪自己的家人,别说是吃顿团圆饭,就是老人孩子生病他都忙得顾不上。

  一次干部述职述廉大会上,岳文涛说:其实,最好的奖章,就是挂在父老乡亲脸上那灿烂的笑容和这统计报表上不断攀升的数据……是啊,岳文涛就是这样用自己为民务实的公仆情怀换来了百姓的幸福生活,用无比的忠诚书写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柔情……(孙霞)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独辟蹊径 寻找致富路——党员马韶海

下一篇: 服务群众记心间,爱岗敬业显本色——记哈拉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3190-9123  举报邮箱:jb#rxzw.cn (使用时将#号改为@)

Copyright © 2009- rx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