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赞歌——鹤山农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赞
每到麦黄时节,在鹤山农场的试验田里,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中年女人,一会儿端详小麦长势,一会儿认真查看麦穗……她便是农场远近闻名的"庄家卫士"——张赞。
寒来暑往,岁月如梭,三十年过去,张赞矢志不渝,情深意笃,把青春的热血和汗水浇灌、融入了这片神奇的土地,谱写了一曲人生最美妙、最生动、最感人的黑土恋歌。
"也许我的青春并不华丽,但是我把最美的它永远留在了试验田里。"
1983年春,18岁的张赞正式成为农场科研站的一名工人,18岁如梦的年纪,恰似春天般生动而鲜活,幻化而美好。18岁的张赞也曾渴望夏天穿着洁白如雪的裙子,沐浴在和暖的阳光下,也曾梦想着迎着大家赞许的目光,花枝招展地走过她的青春,可是她的工作未曾给予她太多这样的机会,工作在农场科研站的她每天要穿着迷彩服、厚重的黄胶鞋,背着足有40斤的洒药箱,顶着炎炎烈日对着作物喷药。瘦小的身体背着药箱一深一浅地走
在试验田里,一不留神,农药溢出了箱子,由于她是过敏体质,胳膊上、脸上立马红肿一大片,整个夏天,红肿、干痒、水泡等病症一直伴随着她,往往是这茬过敏还没有退去,又来一茬。但是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没有向领导、同事抱怨半个字,偷偷吃了几片过敏药,便继续下地干活,有几次甚至是由于过敏严重,晕倒在试验田里。同来的几位同事,因为受不了这样的苦,先后离开了科研站,亲戚朋友也都劝她调岗,可她却倔强地留下来了。2012年的一天,狂风挟裹着暴雨从天而降,大家纷纷躲避着突如其来的暴雨,张赞却迎着狂风大雨冲进了大地号,观察着每一个作物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两个小时后,几十页的数据被她紧紧地抱在怀里,自己整个身子已经浇透,也正是这股子钻劲,让大家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同事常说,只要看到门口的泥土多了,准是张主任从地里回来了,她把实验田的小路踩踏得连草都不长了。尤其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她便更忙碌了。为了解掌握病虫发生发展情况,她每天定期到田间调查两次,有时为了抢时间,总是顶烈日、冒暴雨进行调查,常常见她浑身湿漉漉的,沾满了泥土。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对张赞形象最好的形容。她常常风里来,雨里去,起早摸黑来往于田间地头,观察病虫动态,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像这样的情景,在她的人生轨迹中,已经反复上演了30个春秋。就这样,一路走来,张赞记不清吃了多少苦,留了多少汗,掉了多少泪,可是当她无摸着自己侍农的试验田生根开花结果的时候,略显苍老的脸上溢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常说,她把18岁最美的青春永久的留住了,留在了试验田的每一寸土地上。从春至夏;从18岁的懵懂到48岁的成熟,30年,10950个日夜,默默地见证了一颗科技工作者的种子在鹤山黑土地悄然成长的艰辛历程。
"我的日历上,只讲农时,不讲工时,只有节气,没有节日。"
30年来,为了更准确的提供数据,张赞走遍了全场12个农业基层单位几十万万亩耕地的沟沟坎坎,把农技知识传播到农户家中。有人问她:"你这样的执着,到底值不值得"。她却不以为然,庄稼大丰收才是最美的。她知道,种植户全部的希望都放在这些健康生长的庄稼苗身上。
在实验室里和她朝夕相处的同事告诉我们,秋收时节,农户抢收忙,她更忙,把成百上千个材料都要编好号,挂在样品上单打,单收,脱粒、测量、称重、记录……同事赵晨旭感触颇深:"无论我多早到单位,张主任却早早开始忙活起来。"
一个布兜、一个记录本、一支笔、这是张赞每天必备的"装备"。春种、秋收,每天凌晨2点她便跟班到地里,检查播种、收获任务,甚至有时候连着几天几宿摸爬滚打在地里。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试验田里,她忙碌的影子随处可见。
为能保证单行撒的种子均匀一致,她利用冬季时间在室内水泥地上标线练习撒种。经过刻苦的训练和精心的研究,发现种子从中指和食指中间漏下既能保证匀度,防止苗带过宽,还能保证深浅一致。她的这些操作流程成为鹤山科研站小麦播种的一个标准要求。她通过实验、示范、筛选、钻研,她总结出稀土实用技术、大豆健身防病技术、施宝克防治甜菜褐斑病技术、生物磷钾应用技术、大豆大垄密植技术,多元硅在玉米应用技术等20多项。
由于人们传统耕作观念的影响,对种植玉米没有足够的认识,张赞从2003年开始研究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当时有人嘲讽地说:"小张,真能出风头,从未听说过玉米会适合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天方夜谭。"但是,正是她的这种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成就了如今的玉米事业。经过5年时间的反复试验,张赞掌握了全部的性状及栽培技术,2008年在增加粮食总产的要求下,农场迅速发展玉米事业,马上推出了德美亚1号,由于技术配套,立刻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过短短的3年时间,玉米种植户站农场更低面积的50%—70%,不仅提高了粮食总产5—8吨,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户的收获,玉米成为本地区较稳定的农作物品种。垧均数量效益增加2千元左右。
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植物植保技术日趋重要,张赞带领全体科研人员大规模普查农场田间杂草群落,了解对农业危害严重的鸭拓草等分布情况及不同年份间的变化,针对性开展除草剂应用试验,改进后防除技术完成了过去单一用药除一种类杂草为复合混洒用药防除杂草群落的转变,现在农场全部应用了张赞提供的配方除草。
她平均每年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4—6项,推广优良新品种2—3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3—4项。先后参与黑河、北豆、九丰、龙麦等系列品种的鉴定工作,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品种更新换代做出了重大贡献,使鹤山农场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她发表的《小麦株高变化》、《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大豆平播密植技术》、《论述小麦不同品种与不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广灭灵应用》等论文,受到学术界的好评。获得《北麦14》、《北丰12》新品种选育推广成果奖。在她的研究带领下,鹤山科研一直处于稳定的发展态势。推广的大豆黑河38、黑河43、小麦龙麦30、垦九10号、德美亚一号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当地主栽品种,使鹤山种业成为九三地区品种最丰富的地区,每年都吸引大批参观、学习、取经的人。每年销售种子3000多吨。
"自古忠孝两难全,但是农场的事业重于一切。"
现已年近50的张赞,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孜孜不倦的进去精神,每年夏季她把种植户请到田间地头,进行宣传讲解,冬季去大杨树、前进乡等外地开展科技培训。这些年来,在农技中心、乡镇、村组讲课30余场,承办各级农技推广现场会11次。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自编自印技术管理要点100多期,发送到农户手中达近万份,平日里不爱交谈的她,却与农户们有唠不完的嗑,她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科研和为农户服务上。无论何时何地,她总是耐心热情的接受农户的咨询,农户遇到难问题随时给她打电话,咨询。甚至有的农户找到她家,她家也快成了"庄稼医院"了。她主持和参与的农技实验示范推广项目上百项,2007年荣获省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荣获"经济技术创新"竞赛创新能手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荣获优秀植保试验员称号,连续10年被农场评为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可是每每谈到家人的时候,她却总是很愧疚。一次,为了去周边的乡镇推广种子品种,她将4岁的儿子独自反锁在家里,忙完工作已经是半夜,当带打开家门的时候,儿子哭得嗓子都哑了。如今儿子已经考入安徽工业大学了,回想这18年来的点滴,张赞说:"在生活中,我欠儿子、丈夫的实在很多,但无论如何我不能欠公家的,要对得起大家对我的这份信任。"
2008年,正是德美亚1号育种推广最关键的一年,正赶上婆婆患了胆结石手术,急需人照顾。为了既能尽孝道又能不耽误工作,她白天坚持下基层指导农户,晚上照顾完婆婆,再返回单位搞科研,不到半个月,原本身子瘦弱的她,身体开始吃不消,在实验室了晕倒,幸亏身边有人,忙赶把他扶起来送回家。但执拗的她,又再次坚持着反回了试验田,她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很多农户。一见她总会深情的叫一声"张技师",不少的农户和朋友知道她丈夫下岗,家里比较困难,平日里她帮助大家不少忙,农户们为了感激她,送一些自己家的鸡蛋、肉,但她总是婉言谢绝。
大伙都知道张赞对于工作很"较真",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次,经销商向农场推广一种肥料,宣传效果和在其他单位试种效果非常理想,就在单位决定够用这种化肥时,张赞提出了疑问,她要求要亲自再进行几次试验,提取数据,经过2年的试验,张赞发现该产品与农场的土壤不相符合,会增加成本,果断提出反对意见,为农场挽回损失300多万元。"农场的利益,百姓的利益最大,这个时候,我必须站出来反对,这是我工作的原则,我得对得起大家多我的这份信任。"
人生各有自己的规矩方圆,有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人励志将帅,叱咤风云,有人则是用心劳作,默默奉献。30年,10950个日夜,机会留给张赞的人生就是育种、创新。
青丝变白发,额头印蹉跎。张赞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怨无悔,辛勤耕耘,把青春的岁月河美好的芳华献给了黑土地,并与之一道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和快乐!(刘海燕)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嫩江农场学先进 做表率 弘扬时代精神
下一篇: 建边农场学习于海河等先进党员事迹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让城镇更美 让党旗更红——记嫩北农场社区党员栾贵海
- 踏着泥土的芬芳
-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好书记——哈拉海农场基层党支部
- 哈拉海农场召开表彰"先优"暨先
- "三农"路上的苦丁花——记大西
- 立足本职 无私奉献——嫩北农场果蔬公司负责人王静红
- 牟清亮——农业战线上的先锋旗帜
- 服务群众记心间,爱岗敬业显本色——记哈拉海农场优秀
- 王启家——畜牧战线上的模范先锋
- "龙口夺粮"中的党员风景线
- 哈拉海农场大力培养党员示范户
- 用真诚的服务筑起奶牛养殖的致富平台——记嫩北农场优
- 做老百姓的好医生 —— 记嫩北农场医院张勇
- "党建细胞"连万户 共同迈上
- 先进典范 民兵标兵——记嫩北三区基干民兵陈玉平
- 独辟蹊径 寻找致富路——党员马韶海
- 仁心仁术 奋斗的路程永无止境——基层医务工作者 张
- 陈玉平:农机战线的"党员先锋号"
- 哈拉海农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
- 薛喜文荣获黑龙江省委、黑河市委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