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随着最后一批地面传感节点在东北黑土地完成部署,标志着国家农业AI农情观测网络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该网络通过整合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无人机巡田与亿万级地面物联网传感器,首次实现了对全国主要农区作物长势、土壤墒情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空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
在位于山东寿光的指挥中心大屏上,记者看到,系统正对黄淮海夏玉米产区的一条粘虫迁飞路径进行实时追踪和预测,并自动向途径区域的农业管理部门及注册农户发出预警信息。“过去我们是‘看到病害再打药’,现在系统能提前7-10天预测出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重点区域,实现‘感知在前,防控在前’。”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教授介绍。
该网络的建成,不仅将我国农业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提升至全新高度,其产生的海量农业数据也将为农产品产量预测、农业保险精准定损及期货市场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撑,深刻改变农业生产的决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