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背后的金融实验:应县如何破解“丰产不丰收”
从价格保险到期货对冲,探索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风控路径
“去年芹菜价格暴跌,全村损失上百万。”李堡村支书的话道出农业经营的最大风险。而今,“应农晋宝”推行的订单农业体系,正通过金融工具破解这一难题。
【创新机制:三级风险缓冲带】
价格保险:政府补贴70%保费,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时自动理赔;
期货套保:引导企业与郑商所合作,提前锁定销售价格;
收储调节:建立1.5万吨应急仓储,平抑市场波动。
县财政局数据显示,试点以来参与农户户均减损1.2万元。
【典型案例:胡萝卜的“保险+期货”】
2023年,应县与新湖期货合作推出国内首单胡萝卜价格指数保险。当市场价格跌破0.8元/斤时,参保农户可获得差价补偿。该项目覆盖5000亩种植区,赔付率达93%,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创新案例。
【资本下乡:供应链金融新玩法】
山西证券推出的“农链贷”产品,允许企业凭采购订单获得贷款,利率较传统贷款低1.5个百分点。紫云农牧凭借与物美的年度协议,成功融资800万元扩建加工车间。
【未来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专家提醒:“金融工具是把双刃剑,需加强农户风险教育,避免过度杠杆化。”
稿件来源:北大荒振兴号
文章作者:王宇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一个返乡企业家的助农公式:流量供应链品牌
下一篇: 没有了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北大荒振兴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振兴号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