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成河北平泉农民“致富宝”
时值隆冬,地处燕山深处的河北省平泉县寒气袭人,但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丝毫挡不住农业生产的火热。
平泉是闻名的"中国食用菌之乡"。在平泉食用菌大镇卧龙镇沙坨子村,菇农高树满正和工人们一起搭建新式的架式香菇暖棚。
"像这种大棚我们叫韩式大棚,在暖棚搭建上采用先进的技术。在每个棚的入口上方都安装了通风换气装置,给棚遮盖了白色保温塑料和苫布,这样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延长出菇时间。如果管理好了,控制好温度、湿度、菌种质量等关键环节,就能达到常年生产架式香菇,销售食用菌的收入会很可观。"高树满一边干活一边介绍说。
说起种植食用菌,高树满有着独特的情怀。他在1996年就开始种植食用菌,是全县最早发展食用菌的农民之一。"大概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村里就有人在自家院子里或房前屋后的窝棚里种植蘑菇了,但是种的数量很少,最多千、八百盘,出菇时间也很短,一年下来只能挣点零花钱儿。"高树满回忆着。
高树满也深深地尝到了这个产业给他带来的甜头儿。如今,他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不断扩大,而且在2012年投资1亿韩元在韩国首尔设立的"首尔众鑫菇菜贸易有限公司"直接对韩国进行贸易,使平泉的小蘑菇走出了山沟走向了世界,自己也从一位种蘑菇的普通农民摇身变成亿万富翁。
在平泉县金稻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包装刚刚采摘的杏鲍菇,装箱发车。总经理张润金介绍,公司有120多个现代化育菇房,通过先进的生产设备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全年生产。目前,日产杏鲍菇20吨,绝大部分都供应给北京、天津市场。该公司是平泉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一个突出代表,也是近年来该县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结出的硕果。
"平泉的食用菌,在上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壮大,从最初种植的24户,到现在的4.5万户,从零星种植、庭院经济,到现在的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正是靠着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不间断地扶持引导的结果。"平泉县政府县长曹佐金感慨地说。
据了解,目前平泉县已发展各类食用菌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食用菌10多万吨。2014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4.75亿盘,生产总量达到45万吨、产值45亿元,目前,全县10万农民受益,人均增收3000元,食用菌收入占到全县农民收入的46%。
稿件来源:聚农网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冠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新乡市市级示范
下一篇: 江苏:洪泽东双沟镇泽峰食用菌合作社引领农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聚农网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聚农网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食用菌成河北平泉农民“致富宝”
- 山东:淄博蘑菇菌棒首次出口香港
- 贵州:年产36万吨食用菌产业园项目顺利落户威宁
- 山东:首个省级食用菌项目落户淄川区
- 肇东市小菌菇引领农民走上致富大道
- 重庆:水稻育秧工厂种植双孢菇经济效益显著
- 2014年贵州印江食用菌产业进账5.5亿元
- 浙江庆元产销“双轮驱动”促食用菌产业升级
- 新疆:新和食用菌“庭院经济”发展劲头十足
- 贵州:凤尾菇种植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 浙江庆元:产销“双轮驱动”促食用菌产业升级
- 西乡县首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
- 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蘑菇工厂点“菌”成金
- 浙江开化食用菌实现生态农业小循环
- 全国食用菌交易“航母”扬帆起航
- 江苏:现代工厂化育菇模式让产业“跑”起来
- 重庆永川五间镇食用菌产业打破传统种植模式正向工厂化
- 龙游市食用菌产业逆市上扬
- 黑龙江:“不砍树亦致富” 林下食用菌前景看好
- 广西:食用菌生产为上思县农户增收开辟新路子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