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不再经济:棉农每亩收入仅1200多元
⏰ 发布时间:2014-08-18
📝 稿件来源:
聚农网
🔥阅读指数:2PV
从投入到产出,棉农觉得种棉花不再"经济",减少了种植面积。棉花生产面临的难题警醒着我们,粮食生产要谨防这种"不经济"的情况出现
下个月,新的棉花年度就要开始了。连续实施了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今年不再继续,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今年棉花市场情况会怎样,各方都在关注。这几天,跟山东的几个通讯员通电话,聊起棉花种植情况,他们都反映近几年他们那里的植棉面积在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似乎不是个案。资料显示,近年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棉田面积的确呈缩减趋势。为啥会这样?农民的感受最真切。他们说,棉花虽然是经济作物,但已经不太"经济"了。
首先,劳动投入已不"经济"。现在种其他粮食作物,从播种到收割,基本已经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了。农民会算账,自己真正在田里劳作的时间,顶多不超过一个星期。但是种棉花不行,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机械化水平低。打棉杈,掐边心,杀棉虫,拾棉花,就连地都要耕上好几遍,里里外外至少要干一个月。就拿采摘环节为例,数据显示全世界大约有30%的棉花是由机器采摘的,而我国的机采率在2012年时只有8.2%左右。在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不断升高的背景下,让农民把大量劳动投入到棉花生产中,显然不太合算。
其次,种植收益已不"经济"。同样一块地,种棉花只能种一季,种粮食可以种小麦和玉米两季,种蔬果可以种多季。虽然如今的棉花价格依然较粮食价格要高,但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连年提高,农民对于粮棉比价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满意。来自山东的数据,去年该省皮棉单产为65公斤/亩。按照已经发布的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19800元/吨计算,每亩地收入约为1200多元。这基本和种两季粮食收入相当,与种蔬果的收入差距很大,和外出打工收入相距更远。收益与预期不符,棉农的种植热情如何提高?
当投入和产出环节都不能令人满意时,这也就难怪为啥农民觉得种棉花"不经济"了。当经济作物不再"经济",也就难怪种植面积会下降了。
棉花生产面临的难题警醒着我们,粮食生产要谨防这种"不经济"的情况出现。近年来,粮食生产高投入、高成本的趋势日益明显,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与此同时,农民从事非农劳动的收入大幅上升,来自非农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速,一些地区的农民开始"厌农""弃农",即便选择务农,生产非粮化的倾向也较为严重。
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核心在于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保证农民种粮收益,一要补,二要扶。今后,一方面要在继续扩大补贴总量的同时,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保证多种粮者多得补贴,保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让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通过价格支持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眼下看,正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是棉农的现实选择一样,种粮农民也应如此才能保证投入和产出更加经济划算。
稿件来源:聚农网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重庆市将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
下一篇: 齐齐哈尔水稻种植面积514万亩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聚农网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聚农网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黑土地上玉米金黄稻花香
- 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 云南粮食有望连续12年增产
- 黑龙江农垦绥化管理局全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 云南永善种植18万亩晚秋作物保粮食增收
- 重庆粮食集团牵手熙可集团
- 棉农补贴将推广至长江黄河产区原农业补贴不变
- 棉价改革应对国内外差价过大 棉企观望补贴发放
- 昆明市金碧应急演练保粮食安全
- 新疆奇台县联社代发首批粮食直补金5000万元
- 黑龙江垦区秋收大幕拉开 粮食总产将达435亿斤
- 棉花目标价格的市场回归
- 花生价格高开 后市盼涨
- 荆州佛山签订粮食产销战略协议 现场签订粮油13万吨
- 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会将伴绿博会召开
- 我国采取五大措施破解全国粮食调运难题
- 西藏巴青县:今年虫草产量近4500公斤
- 过度加工致年损失粮食超150亿斤
- 埃博拉疫区粮食安全问题隐现
- 广西北流完成直补订单粮食入库任务100%
- 张家港市粮食系统举行职业技能比赛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