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南昌解放时刻:吹奏铜管乐,绕城四小时

李如华

八一革大表演。(资料图)
吹奏铜管乐 绕城四小时
李如华回忆南昌市欢庆新中国成立的难忘时刻
如能在开国庆典上留下自己的身影,那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以珍藏一生的记忆。对此,李如华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他不仅在参加南昌的开国大典庆况活动中演奏铜管乐,还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内第一部大型话剧《胜利渡长江》的演出,这些对于李如华来说,是他人生最为美好的一页。
《江西日报》一则新闻让他投考文艺班
李如华今年已经78岁,生于庐山,1949年在庐山中学毕业时他17岁。那年8月,他在创刊不久的《江西日报》上看到一则江西八一革命大学招收文艺生的新闻,便不顾父母的反对来到南昌投考。临走前,母亲往李如华的贴身口袋里缝了三块光洋,李如华顿时生出“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感觉。
在南昌找到葆灵女中后,因戏剧系已经满员,他被编进了美术班。后来,他才明白江西八一革命大学也并非他传统观念中的“正规”大学,它是为了组建省委文工团,吸收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根据当时群众觉悟和认识水平而采取的能够被接受和被理解的一种形式。事实上,从1949年8月16日开学到11月改编为江西省委文工团,3个多月的学习,很少有业务课程,主要是学习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史,旨在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伍动机和审查政治历史。
开国庆典上
跟在省领导后面吹铜管乐
1949年10月1日,全国各地欢庆新中国成立,李如华有幸走进南昌开国庆典的铜管乐队。
那天的游行队伍,最前面是一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横幅,下面是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的头像,省领导紧跟在后面走,在省领导的后面就是由八一革命大学文艺部学员组成的铜管乐队。
李如华说,原来国民党政府也有一支军乐队,他们都是来自幽兰、莲塘等地农民,后来国民党溃败,这些人便回到农村。八一革大文艺部知道这批人的消息后,便又将他们重新请了回来。但是,为了迎接开国庆典,十几个人的乐队班子显然太单薄,于是,文艺部又临时从各班抽调了近20个人,突击学习吹铜管乐,李如华就是被抽调的其中之一。“就‘哆咪嗦’3个音足足练了一个礼拜。”这样,队伍充实到30多个人,颇有规模。
“那天我们从阳明路到胜利路、船山路,再从孺子路和象山路绕回,足足走了4个小时。”庆典结束后,李如华感到又渴又累,但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参与到活动中,想来甚是欣喜。
参演江西首部大型话剧《胜利渡长江》
1950年初,李如华所在的省委文工团第二队150余名演员开始排演话剧《胜利渡长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省第一部大型话剧,也是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跨过长江天险的第一剧,李如华在里面饰演尖刀班班长。
全剧共分八场,在第二场中,有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团长强迫农民赶修江防工事的戏,农民有一句反抗的台词“我还要回家割麦子哩!”团长听后给了农民一个耳光。李如华回忆,每次排练时,这个耳光的声音都是有音响来制造效果,但是在南昌市中山堂正式演出的那天,团长的饰演者刘勋优由于太投入,将巴掌直接打在“农民”的脸上,结束后,这名“农民”称自己的脸被打得生疼。
李如华回忆,当时八场戏要有八个场景,每次换场景时中间只要一两分钟,最快的时候八个场景只用了6分钟,速度令观众称奇。而在渡江时的江水滚滚的场景,是从京剧团学来的,“在一个和舞台一样长的圆木上,裹上一层画好了浪花的布,然后在圆木两头不停地滚动,浪花的效果就出来了。”李如华说,这些在今天看来十分粗糙的舞台效果,就是当年的机关布景。
个人资料:
李如华,1949年8月考入江西八一革命大学文艺部美术系,同年11月结业并被编入省文工团戏剧队任演员。1958年下放到鄣公山垦殖场,1978年调入省农垦文工团创作组任组长,1979年调回省话剧团任演员,1982年任专职创作员,1988年调省文化厅负责《江西文化报》,1992年离休。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不屈的脊梁——黄琼
下一篇: 读者和网友推荐的人气最旺爱国名言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