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红军的抗美援朝
1949年春,老红军“土佬”李德才所在的20兵团部队打下了太原城后。68军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挥师北上,准备经大同、包头,参加解放祖国大西北的战斗。
部队一路急行军,4月初来到山西大同附近的阳高县罗文皂驻防。李德才和几位师领导同刚刚升任68军副军长的徐德操驱马来到久负盛名云岗石窟,在依旧凛冽的塞外春风中大发议论,“哎,我说老徐,当年咱们在这里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老蒋还不知死活的想把老子挤到关里消灭掉。如今,咱们要从这里打到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了。这是不是就叫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看他一副感慨万千的样子,203师师政委李致远打趣地说:“嗬、嗬,咱们‘土佬’也能诌几句了。”
这时,师里机要参谋急速跑到徐副军长和几位师首长面前,“兵团来电,要我们停止向西,立即改为东进。”
看罢电报,几个人面面相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新中国成立在即,美帝国主义不甘心他在大陆影响的消失,一边积极扶持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一边在日本军事基地不断调遣海空兵力,做好帮助蒋介石北犯的准备。
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中央军委决定20兵团暂不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斗,转过头来向东,布防于京津塘一线,拱卫新中国未来的首都。
于是,20兵团将所属几个军布置在北平、天津、唐山一线。紧接着,朝鲜战争爆发,李德才所在20兵团的部队又做好了随时入朝参战的准备。
1952年春,经过志愿军的5次战役,朝鲜战场上的局势逐步稳定了下来,开始了打打停停的谈判。这年2月,中央军委重组20兵团,下辖12、15、60、67、68军,杨成武任司令员,王近山任副司令员,准备入朝参战。后来,中央再次改变了决定,把12、15、60军抽出来,新建成由陈赓任司令员兼政委,王近山任副司令员的3兵团,作为第二批入朝部队先期入朝参战。而再度组建的20兵团就只剩下了老华北的67、68两个军,杨成武仍任司令员,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南生临时调来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山西省军区代司令员肖文玖任参谋长,准备第三批入朝。
这天一大早,20兵团新上任的参谋长肖文玖和副参谋长邱蔚乘车来到天津市郊的东局子,检查68军203师的备战情况。
他们在师部听取了师长杨栋梁和政委李致远的汇报以后,肖文玖看看在座的师领导,奇怪的问:“哎,老杨,李德才怎么没在呀?”
杨栋梁说:“他呀,一早就到警卫连去了,现在还没回来。要不,我派人叫他去?”
邱蔚摆摆手:“不用了,咱们也顺便看看部队去。”
一行领导们来到师部警卫连,在家值班的指导员告诉他们,李副师长一早就带上人出了营房,听说是到西洼的水沟里摸鱼去了。
“这个时候还摸鱼?乱弹琴。去,叫他马上回来。” 政委李致远有些生气地对警卫员说。他也是一方面军的老同志,脾气非常倔强,有时不大买上级的账。
“别着急。”邱蔚在抗战时期当过晋察冀一分区老1团的团长,非常了解李德才,一伸手拦住了警卫员,笑着说:“走,咱们也去看看这家伙又在出什么洋相。”
警卫连指导员领着一行人来到西洼,正好看见李德才只穿着个裤头,满身是泥,冒着春寒领着一帮子战士在河沟里摸鱼。
一见面,邱蔚就开玩笑说:“‘土佬’,咱们这次可是要出国喽,你可别再闹出国际洋相哟。”
李德才打量了他和肖文玖一眼,也顺势杵了他一拳,打趣的说:“嗬,听说你俩小子又进步了,中午我请你们喝酒。”
说完他一扬手中的网兜,“就吃鱼。”
肖文玖也是江西老表,1930年就和李德才同一时期参加了红3军,曾给黄公略军长当过通讯兵,后来一直在红1军团工作。长征路上他在军团电台当指导员,曾参加了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斗。抗战初期他先是在晋察冀2分区4团当过政委,以后又调到平西军分区同黄寿发搭过班子。解放战争中也一直是在晋察冀部队里担任旅长、北岳、晋中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李德才和肖文玖既是乡亲,又是老战友,论起来,他比肖文玖还要大上11岁,所以开起玩笑来从不分什么大小。
待李德才穿好衣服,几个人说说笑笑地回了师部,中午李德才果然叫师部厨房用他们摸来的鲜鱼为肖文玖一行摆了接风宴。
事过多年,笔者在采访中有人提起这事来还在批评李德才。说他出国作战在即,不去组织部队进行各项准备工作,还领着战士们摸鱼捉虾,影响了203师的战前准备,是典型的游击习气。
其实,这也正是李德才的一个朴素本质。他是这么认为的:作为一个军人,天生就是打仗的料,任凭战争多么凶险也绝没有二话。他就是不喜欢某些人每个战役之前总是左动员、右动员的,打仗就打仗呗,罗罗嗦嗦的,麻烦!
所以他每次都用自己独特的办法来松驰战士们面临大战之前的紧张情绪,用今天时髦的说法,这就叫做心理疗法。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20兵团的部队通过换装,把原来各种各样武器的型号、口径作了统一。每个师还新建一个高炮营,每个步兵团组建一个拥有高机连、迫击炮连、无后坐力炮连的炮兵营;每个步兵营编制一个机炮连,3个步兵连。连队武器也有了较大的改观,自动火器占了一半以上,大都是苏式的冲锋枪。这种枪的原型是苏联生产的波波莎1938型冲锋枪,射速达到每分钟900发,使用71发装的弹鼓,其改进型1941型生产了500多万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的主要步兵武器。我们中国仿造的称作1950式7.62冲锋枪,和朝鲜人民军使用的那种的不同,他们用的是有圆盘弹鼓的那种,而我们使用的冲锋枪则是带长长弹匣的。
6月,20兵团终于入朝了。李德才所在的68军是1951年6月4日随兵团开进朝鲜的。
部队从安东过江时,志愿军总部为了指挥方便,给每个师都配发了一辆美制的军用吉普车。但当时部队的领导干部骑惯了马,对坐汽车不是那么的感兴趣,再加上头顶上天天有美国飞机转来转去,十分的讨厌。很快走在前头的部队又传来消息,67军200师师长李雪瑞在敌人飞机的一次空袭中,不幸头部中弹而牺牲,由政委李静秘密地改任师长职务。所以领导们都嫌汽车目标大危险,谁也不愿意坐。可李德才不管那些,他满不在乎地说:“你们都不坐,老李不怕死,我坐!”
说完,自己一骗腿坐在副驾驶座位上,还对司机大声吆喝:“走!开快点。”
[1] [2] [3] [4] 下一页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两个"刘霸王"
下一篇: 来之不易的报纸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