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勇士720天"野人"般的生活
在泸定,我们还采访到了在红军强渡乌江后,中革军委表彰的20名渡江英雄指战员孙明(后改名孙名山)的女儿,在泸定县统计局工作的孙世莲,听她讲述了父亲的传奇。

孙明山之女孙世莲接受记者采访(记者樊永强拍摄于7月9日)
孙名山,原名孙家钰,江西瑞金大柏地村人,17岁参加革命,改名孙明,在广州、福建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随红军长征,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三营副营长,后代理营长。1935年5月,孙名山率部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在兴隆乡石门坎与敌遭遇,被敌炸伤。负伤后,孙名山留在当地养伤,为躲避敌人追捕,在原始森林里做了720天的"野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于1978年在当地去世,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虽然老人去世已经20多年了,但直到今天,当地人谈到孙明山老人时,仍连声称赞。他的女儿在谈起父亲那段非人的遭遇和备受老百姓崇敬的一生时,也禁不住几次潸然泪下。
在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里,挂有一位老人的遗像,遗像下这样写道:老红军孙明山(1902-1978),江西瑞金大柏地村人,1926年参加革命,3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石区区委书记。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北上,任代理营长。1935年5月,在泸定县兴隆乡石门坎战斗中身负重伤,留在兴隆……
2006年7月10日上午,在参观完陈列馆后,我们在泸定县政府大楼采访了孙明山老人的女儿孙世莲。孙世莲49岁,现在县经贸统计局工作。
"我父亲是江西瑞金大柏地人,大柏地就是毛主席1933年写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地方。我父亲原名叫孙家俞,参加革命后因工作需要改名为孙明,后来又改为孙明山。1926年就参加革命,1930年被调到福建进义府工作,4年后带一个新兵团回到中央苏区,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期间担任尖兵营副营长兼党支部书记。在湖南的一次战斗中,营长牺牲,我父亲被任命为代理营长。红军攻打遵义城后,作为尖兵营的三营受到嘉奖,并在遵义会议期间在会场外担任警卫任务。"
孙明是强渡乌江的21名勇士之一,曾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邓小平主办的《红星报》上,登载过他的名字。
孙明山的故事在泸定流传甚广。1935年5月,中央红军右路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在泸定县境内的石门坎遭到国民党二十四军曾子佩营的狙击,在双方激战过程中,一颗地瓜弹在孙明山身旁爆炸,弹片钻进了他的腰部和腿部,7处受伤,被紧急抬到山下的兴隆街上。由于伤员过多,担架不足,他命令先把战士抬走,自己打算骑马,可是连上数次,都因坐不稳而重重地摔了下来。为了减轻部队的压力,他请求党组织把他留下来。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留下就意味着死亡。和他朝夕相处,出生入死的通讯员小郭也请求留下来照顾营长,但孙明山不同意,他说:"留下来凶多吉少,长征队伍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小郭抱着营长,泪如雨下:"营长,让我留下来照顾你,死,我们也要死在一起。"最后,孙明山还是说服了小郭,经过部队出面交涉,兴隆镇上一位姓杜的婆婆同意收下孙明山,等他养好伤后,再追赶大部队。部队给孙明山留下了一些银元后,继续前进。杜婆婆是一位孤寡老人,住在镇上的娘娘庙里,收留下孙明山后,她找来草药为孙明山精心疗伤,伤势日渐好转。
红军部队走后过了一些日子,被吓跑的当地县官、土豪等陆续回乡,并贴出告示:凡各乡伤残留下的共匪,一律解压送县,如经清乡队查出违令者,严惩不怠。杜婆婆开始为孙明山的命运担忧起来。并找来当地一位叫刘朝全的干人(穷人)在一天夜里将他背出小镇,藏到山下一个菩萨庙里,但不知是谁告了密,很快,乡公所十几个乡丁就跟踪到了菩萨庙,情急之下,刘朝全撬开后窗,背起孙明山又爬上一座山梁、深夜潜回一条叫银厂沟的峡谷中。自此,孙明山在银厂沟人迹罕至、风啸兽嚎的深山峡谷中如野人一样,开始了他刻骨铭心的720多个日夜的非人生活。从1935年的秋天开始,这位曾经带领部队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红军营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只身开始了与敌人、与野兽、与大自然的搏斗,期间,刘朝全时常会给他通风报信,送菜送饭,乡公所也几次发现他的行踪,但几次都被刘朝全化险为夷,搀扶孙明山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一天,深受感动的孙明山眼浸热泪,磕拜刘朝全为义父,自此,两人以父子相称。
在刘朝全的保护下,孙明山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山乡清剿平息后,孙明山终于迎来了"重见天日"的日子,刘朝全作担保将他带出深山,并改名换姓。从此,孙明山做过卖工,挖过煤,一直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我父亲兄妹总共14个,有8个参加了红军,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两个,何况我父亲是在那样的境遇中奇迹般生还了下来。"说到这里,孙世莲抑制不住内心的创痛,声音哽咽、眼中浸满了泪花。孙世莲的叔叔孙文才(原名孙家焕)与她父亲一样在家乡参加了红军,但他走完了长征路,退休前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据介绍,解放后,孙明山在当地先后担任了农会主席、贫协主席等职,并参加了原西康省的代表大会。一直以来,他认真负责、热心助人、嫉恶如仇,带领当地的老百姓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带领当地村民渡过了那些艰难的岁月。
孙世莲说:"我小时候做的最多的游戏,就是和哥哥比着数父亲身上的伤疤。他身上大的伤疤有17处,一到阴雨天就大片发肿、流黄水。我父亲临终时,腿上的肌肉组织几乎完全破坏,只剩下两层皮。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很少向人谈起自己的经历。"上个世纪70年代,泸定县建纪念馆搜集革命文物,孙明山拿出了他与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3张合影以及战斗中受到嘉奖的证书、证章,人们才知道了他功勋卓著、九死一生的传奇人生。
自始至终,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队伍和领袖毛泽东,孙世莲告诉我们:"1976年9月9日,当广播里传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时,我们全家都哭了。尝遍了所有的苦头都没掉一颗眼泪的父亲尤其伤心,禁不住失声痛哭,泪如雨下。连续两天他茶饭不思,紧盯着毛主席像一个劲地掉眼泪。"
1978年10月16日,孙明山逝世,泸定县委领导、兴隆大队全体社员、兴隆各机关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当地中小学全体师生以及附近村民共一千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老红军孙明山在人们钦佩和不舍的目光中,告别了他近乎传奇的一生。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两份特殊的"红色"遗
下一篇: 在渔船上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