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救险——第四军医大学英雄群体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的险就连没有上过华山的人都是听说过的。千百年来,登游华山的人都是“晚上上,白天下”,历经一次艰辛的行程,穿越黑暗,登上峰顶迎接日出。
“千尺幢”是华山第一险境,也是汉朝以来人们从华山峪登主峰的必经之路。这里原是山崖裂缝,两边山壁直立,好比是刀刻斧劈,中间通道的坡度达70度,共有264个石阶,石阶宽度只能容纳1人上下,整个路形就如同人的咽喉食管,登山时向上看,一线天开;下山时比上山更险,就像是站在深不见底的井边,叫人心惊目眩。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号称“太华咽喉”的“千尺幢”。
那是1983年5月1日星期天,华山春意盎然,游人比往日里一下子增加了五六倍。光是第四军医大学就有一百多名青年师生在这里旅游。早晨七点左右,闻名于世的“太华咽喉”千尺幢,挤满了人,侧身才能上下的崖梯,被看完日出后下山的游客堵了个水泄不通。
突然,一声惊叫从靠近千尺幢顶端的地方传出,“有人从上面摔下来了!”喊声此起彼伏。险恶的连锁反应!被挤落摔下的游客碰撞到了别的游人,一个,两个,一连十多个,都在急速地从其他游客的头顶、肩上翻腾而过、直往下掉……遇险的游客生命即将不保。他们就像石块一样从山顶翻滚下来,在这个危险地段的所有游客,都面临着被撞落的危险。谁敢拦阻他们?!谁要是拦阻不成,就会立即加入遇险者的行列。
“快把人截住!快把人截住!”在一片令人恐怖的喊声、哭声、呼救声中,一声声坚定有力的呼喊,从千尺幢中段传了出来。那是四军大的师生们,面对着急速翻滚而下的遇险游客,他们的脑子里只有两个字:“救人!”容不得丝毫迟疑,也没有丝毫迟疑。他们仰起头,举起手,随时准备抓拦滚落的游人,个人安危早已置之度外。
第一个游客坠下,任建军奋力一档,没有挡住。王强和李博一看,顺着来势,一个抓住了他的衣服,一个拉住了他的一只脚。紧接着,一个女青年头朝下摔落下来,李博大喊一声:“快抓住!”猛一伸手抓住了她的一只脚,下面的一位游人抓住了她的头发。又一位青年掉了下来……滚落而下的遇险者,撞击着他们的头部、颈部,猛砸着他们的双肩。他们身上沾着遇险者的鲜血,带着钻心的疼痛,顶着巨大的冲力,在周围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把十多位遇险游客的生命,从死神的手里抢了回来!
可是,遇险的游客都受了伤,有些甚至昏迷了,必须尽快将他们送到山外的医院才行。这里是华山第一险道,要将他们送出去谈何容易。四军大的师生们在对伤者作了简单的包扎救护后,决定分组背伤者下山。
学员石俊、赵建华、徐军、杨海涛、魏兰新等组成的救护小组负责背一位昏迷的女青年,他们向接力赛一样轮流背,一下“千尺幢”,就找一块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从下山农民手中借来扁担,找了些树枝,用背包绳扎成了一副简易担架。学员们又脱下自己的军装、毛衣,铺在担架上,抬着伤者继续下山。
夜幕降临了,离山门口还有长达25里的夜路,白天单人行走都很吃力,而且尽是峡谷险道、乱石陡坡,随时都可能把整个担架掉入险谷。但学员们为了能把伤者早点送到山外,只能继续摸黑前进。
他们在黑漆漆的夜里,淌过溪水,爬上了一个50多度的陡坡,眼前出现一个“S”形弯道,路面只有尺把宽,弯道尽头是几块高高迭起的石头,非手脚并用不能爬过,他们不顾个人生死,抬担架强行攀登。不想伤者却在这时从担架上往下滑,下方的赵建华、冯国辉用尽全力顶住担架,阻止了伤者的下滑。在同学们的合力接应下,终于化险为夷。
夜更深了,脚下的路依然不见尽头,极度的劳累已使同学们的体力近乎耗尽……第一个背伤者的石俊同学虚脱在了路旁,接着又有几个同学相继虚脱,极度的劳累和饥饿折磨着他们,但他们依然不肯放弃,支撑着愈来愈重的担架。他们与其说是靠体力在走路,倒不如说是靠意志在前进……终于在深夜零点,他们把伤者送到了华山荣军医院急诊室。
这一天,十余位遇险游客的生命得以挽回;这一天,华山的一草一木记住了这些四军大的英雄小伙们;这一天,全国人民也记住了他们,共青团中央授予他们“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称号。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一篇: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