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讯网先锋号 > 红色先锋 > 红色故事正文

黄英夫:在长征路"挎包大学"学文化

⏰ 发布时间:2025-04-24 📝 稿件来源: 北大荒先锋号 🔥阅读指数:2PV

  人物小传:黄英夫,四川荧阳人,1924年11月生,1935年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机械局局长,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主任,武警北京总队总队长,武警部队副司令员等职。

  初秋时节,记者采访了老红军、长征的亲历者——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黄英夫。黄老深情地讲起长征途中的历历往事。

  “红四方面军来到我的家乡四川时,穷苦百姓争先恐后去参加,我也跟着去了……”由于黄英夫年龄太小,跟了几个红军部队,人家都不要他。

  “你们也有小兵,为什么他们能行,我就不行?”他干脆赖在红军一支卫生队的驻地不走了。炊事员做饭,他就跑去帮着拉风箱、烧火;大伙吃完饭,他又抢着洗锅、洗碗……

  一天下午,一位红军女战士给他一套特意改短的灰色旧军装、一顶绣有红五星的军帽,一条沾有血迹的毯子,一个挎包和一只搪瓷缸,郑重地告诉黄英夫:“以后你就是红军战士了。”

  11岁的“红小鬼”黄英夫,拿到入伍登记表时,足足愣了半个小时——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当大伙知道他不识字后,就鼓励他上“挎包小学”。一个老班长拉过他,指着挎包上的字教他念:“红——军——”;一个卫生员又指着自己的挎包教他念:“革——命——”……就这样,半个月后,他认完了卫生队所有挎包上的几十个字。

  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战斗,卫生队十分忙碌。每当有人来卫生队治伤,黄英夫就认他们挎包上的字。后来,当挎包上找不到新的字时,大家又教黄英夫认写在墙上的标语:“北上抗日”“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要翻身当家作主”……

  黄英夫认的字一天比一天多。甚至在眉毛、头发被冻成“铁刷子”的雪山,黄英夫也没有停止学习。

  过草地时,他从宿营地周边拣来柴草,用树枝架起三角架,再用背包带把铜脸盆吊在上面给大家烧开水,给同志们冲泡青稞炒面;而后,他再用这只脸盆烧水,给伤员擦洗伤口,边洗边在心中温习学过的字……

  1936年10月,部队开进了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前来接应的部队胜利会师。黄英夫看到了会宁城里到处张灯结彩,看到了同志们喜悦的拥抱,还看到了墙上写着的一行行大字:“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军万岁!万万岁!!”

  就这样,黄英夫一路长征一路识字。他不仅从“挎包大学”学到字词,从字面上认识、理解了红军,更从红军行军中深刻地理解了红军长征。

  黄老说,长征是一所流动的大学,它使我学到了文化,养成了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会师那天打胜仗:老红军忆华家岭战斗

下一篇: 张国焘让我们在毛主席面前显摆显摆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3190-9123  举报邮箱:jb#rxzw.cn (使用时将#号改为@)

Copyright © 2009- rx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