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
我用手揭了揭眼睫毛,急切地注视着前方。2点40分,前面的人猛然急切地呼叫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来啦!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千万人齐呼,欢声雷动,响成一片。我只觉大地颤抖,天宇荡漾,天安门广场东西大街人海翻腾,简直是人的狂潮,人的海啸。

一、意外地加入了红卫兵
16岁那年(1966年),我想加入红卫兵,那年我读初三。我的一位堂叔当时是村团支部书记,劝我争取加入共青团组织,我说:“共青团那算个甚,快涣散了。如今要紧的是‘入红’,‘入红’能见到毛主席。”
“入红”真是困难,要根正苗红,还要查五代。我们班上有一半同学入了“红”,我还在“红门”外,急得我白天听不进课,夜晚睡不着觉。原因是我家出身中农,中农是“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组织上出于慎重,延长了对我的考查时间。更让人着急的是,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了,要从红卫兵中选拔一批学生进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入不了“红”,见毛主席就是妄想。
10月3日,武殿国同学给了我一个红袖章,他说我已经加入红卫兵组织了,现在是“东方红战斗队”的成员,要我马上参加革命大串联,去北京见毛主席。我简直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我把红袖章接在手中,惊愕得合不上嘴巴,感激的泪水掉了出来。
我跑回家,拿了半个任务猪的30元钱,从学校领了一个月的粮票(那时我们的户口在学校,吃供应粮,月标准32斤)。5号那天,我们“东方红战斗队”一行6人动身了。我们的口号是“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学习长征,步行上北京。”出发时郝忠孝同学任了队长,做了一面旗帜,红细布上绣着6个金色的行书大字“东方红战斗队”。
二、“长征”路上
早晨8点,身强力壮的郝队长精神抖擞地高举着旗帜,带领我们雄纠纠气昂昂地迈出了中学校门。我们每人背一个背包,我的行李是一块旧线毯和用两张山羊皮做的褥子。我们齐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沿关河溯流而上。偏关河水流不大,清可见底,一条便道沿关河而上。我们时而行水左,时而行水右,不时跳上青石搭的踏石。正值晚秋,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杏树叶微微泛黄。太阳温暖地照在当空,和风带着湿润的气息吹来,空气新鲜清爽。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80里的老营城。大约走出一半的路程,在石沟子一带,有的队员就行进缓慢下来,没了出发时的那股劲头,有的人走路还一拐一拐的。队长传令休息。我们坐着鹅卵石吃自带的干粮,我吃的是两个干馍馍,闫吉旺到底是市民,父亲又是医生,吃的是饼干。闫吉旺把他的新球鞋脱下来一看,脚上已打起了一个水泡。
稍事休息后,我们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又出发了。闫吉旺学习革命先烈的坚强意志,不怕苦,不怕累,忍痛上路,我很钦佩他的顽强精神。
天上洒满星星的时侯,我们路过老营前1里的小营村,有几条狗叫得很凶,但始终没有扑上来,只在后面狺狺地乱吼,把我们送进了老营中学。这一夜我睡得很死。
第二天阳婆一闪,我们又出发了,目标井坪城。第二天的行进更加艰难,言说80里路,实际远远超过80里,且要翻几道山、跨几条沟,比沿关河路陡多了。有的队员好像很难跟上红旗,队伍缓慢下来。我妈做的那双布鞋合脚利索,年龄最小的我紧跟队旗,脚上却始终不起泡。
这天路过多少村庄,记不清楚,只记得中午路过一个叫奶河的村庄,村民们用惊诧的神色目送我们过村。一位放羊老者钦佩地与我搭话:“从哪里来?”我们说:“从黄河岸边来。”他说:“那黄河水里有鱼哩哇?”我们说:“有,好大,好多。”几个识字的孩子尾随着我们走了一段,指着我们的红袖章念道:“东方红战斗队”。
又是满天星星的时刻,我们走到了井坪中学,接待我们的老师热情地安排住宿。在这里,我们意外地遇到了我校20班的10名同学。
三、坐上火车
第三天上路,两支队伍合二为一,目标是60里路到朔州。有四五个同学脚上的水泡变成了血泡,走路极为艰难,中午已过,我们还未走出一半。一路上没有了歌声。恰好上来一辆大客车,赞成乘车的意见占了上风,司机也很乐意帮我们,于是我们一齐乘上了客车。
我第一次坐客车,觉得确实快活。脚上起泡的同学心情一定比我还要高兴,车厢里顿时响起了歌声。车到朔州火车站是下午4点多,正有去大同方面的列车进站。我们的领队慌慌张张地去买票,却过来一位解放军叔叔,很了解时事地说:“这会儿还买的个甚车票,齐往车上走就是了。”我们才晓得当时不买票也能乘车,便一涌而上,挤进了车厢。车到大同已是深夜,到北京的客车第二天早晨7点才有,我们只得在候车室过夜。
第二天火车晚点,我们排队等了很久,9点多才上了车。这回可直指北京了。火车呼啸着前进,在大同的晨雾中冻得直打哆嗦的我渐渐暖和起来,我把头伸向车窗口,车外树木、电杆、房屋、田野,一样样向后退去。
车过八达岭,从车窗向外望去,万里长城沿山脊蜿蜒而上,与画上的别无二样。我想起了偏关的长城,那些断壁残垣,给人的印象是古老陈旧。一刻功夫,长城隐去,火车在山间穿行,太阳一忽儿在左,一会儿在右,有时又在车后,我分不清哪是东南,哪是西北。我惊异这山不见一丝黄土,雄壮突兀,浑身黛绿。
车过青龙桥,人们嚷嚷“人字铁路”。列车喘着粗气一上再上,伸向一条独沟,最后“滋”地一声放出一股白气,停在了“人”字的顶端。詹天佑那伟岸的铜像就耸立在旁边。居庸关夹在两山间,精致得像一个方形鸟笼。
[1] [2] [3] 下一页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徐书苏:助产学校的温柔护士
下一篇: 何德林:红军到陕北前夕因伤流落异乡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