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上海"阿拉"成赣南"老表"

故事人物:王兆松(右二)
出生时间:1952年12月
下乡时间:1970年5月
回城时间: 1974年9月
拍摄年代:1971年秋
拍摄地点:大余县内良公社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在《一代人》中的诗句,曾是北京、上海知青偷偷在笔记本里传抄的“地下诗歌”。在赣州市卫生监督局小院里,身穿白色制服的王兆松感慨地说,十七八岁,本是个酷爱文学热衷写诗的年龄,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会因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政策,放下笔拿起了锄头,将原本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上海“阿拉”,给“指引”到了革命老区的农村成了赣南“老表”。
1970年5月,上海火车站人山人海,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毛主席语录”歌,00093座位上的王兆松一手紧抓知青专列免费乘车证,另一只手则被哥哥、姐姐紧握着。“保重”声中,火车开动了,窗外飘过一片大红花、挥手、喊口号人的影子……第二天到达韶关后,分到大余县的上海知青被安排上了几辆班车,拉到县城后,王兆松和同在上海市静安区成都二中读书的10名同学(6男4女)一起分派在了内良公社的五洞大队。到达内良公社后,五洞大队派来的接知青的老表帮他们挑行李,向西北方向走了30多里绵延山路,终于到达了他们“接受锻炼,寻找光明”的第二故乡。
每天,五洞大队的钟(其实是块废铁)一敲响,王兆松等10名知青便拿着农具和村民一起去出工,下田除草、施肥、收割、插秧、耘田……收工后,做饭的忙着生火烧饭,种菜的则提着尿桶在溪边兑了水浇向菜园。晚饭后大家一起挤往大队长家,排队记工分。有时,从晚上七八点一直等到十一二点,才轮上记自己的。疲倦的他边等边打瞌睡,仍在坚持耐心等待。因为,辛苦365天,一年的口粮、回家的路费全靠它,不看着登记起来怎么放心!
王兆松等上海知青在老表的的群体中,是非常好辨认的。穿清一色的蓝黑色布衣的肯定是老表,穿着花花绿绿的的确良衬衣、套头汗衫、格子外套或军衣等的就一定是上海知青。对于上海知青,最累的是夏收夏种期间,在骄阳似火的田头踩着打谷机,不停地打谷子;还没等晒干,又忙着翻地犁田种晚稻,累得腰都直不起。比这还累的算是挑石灰了。石灰的作用可大了,防霉防腐、杀虫消毒、干燥除湿全靠它。大余内良要用石灰,必须翻过高山到崇义聂都的窑厂去,走几个小时的陡峭山路。凌晨3时起床做早饭,4时打着电筒挑着箩筐出发,摸黑翻山越岭2个多小时,早上六七时开始排队装石灰,装好后返回队里。知青“挑工”差,一般只挑20公斤,但几天下来,肩膀全烂了,女知青疼得直流泪,可为了工分,还是坚持下来了。几天后,他们也学精了,放下成本过高的手电筒,拿起了和老表一样的竹竿火。
王兆松说,知青生活中最不情愿的是下田干活都要打赤脚,很不习惯;最快乐的事是走20公里去山后的广东宁化赶圩,和老表一起在琳琅满目的山货里挑选着竹器、香菇、冬笋;最激动的是每年两次的放电影,十里八乡的老表和知青全赶来了,挤在打谷场上观看《地道战》等,晚上外村的上海知青一起挤在知青点,五六人挤一张床,激动地聊到鸡叫;最有意义的是过年前,领了工钱后买它3个樟木箱,一个套一个,最里面还放上冬笋香菇等山货,打包回上海探亲。年后又带着上海奶糖、固体酱油、白元蛋糕、肥皂、牙膏等赶回五洞大队;最兴奋的是收到亲人和同学的来信;最令人感动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女知青半夜突然患重病,老表举着火把抬着竹床,跌跌撞撞走了20公里山路,将她送往公社卫生院抢救;最难忘的是勤劳善良的老表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告别父母的上海儿女,教他们农业和生活知识,还送蔬菜送柴火,为驱赶劳累,王兆松还跟着老表学会了抽白纸卷烟丝……
1974年,作为知青排长的王兆松因表现好,劳动积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并建立起了“鱼水之情”,被光荣推荐到赣州卫校读书,从此告别知青生涯回到了校园。毕业后,他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成家立业,在卫生战线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成为了一个赣南“老表”。
王兆松看着老照片说,很想念曾在一起生活4年多的知青同学,不知道他们现在可好?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一个老赤卫队员对红25军的长征记忆
下一篇: 老战士陈飞回忆激情燃烧岁月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滕代远与二儿子滕久光的故事
- 3-5分钟红色经典小故事: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西路军女战士刘玉萍的清贫人生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陶斯亮讲述关于陶铸的故事
- 从南方游击战中走出的江西兴国籍将军
- 纪东:踏进西花厅总理值班室 周总理教我做秘书
- 舒启兴:在藏区,"喇嘛吹着长号迎接我们&
- "猛子"连长曾贤生威震平型关的
-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内容及启示
- 血战剑门关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邂逅红军西路军女战士
- 我的红军父亲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