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学习
“如果不参加红军,我们这些穷孩子根本不敢想会有机会去学习。”92岁(2006年)的老红军陈浩感到欣慰的是,他在长征路上打下了文化底子。
在70多年前的长征路上,有声有色的文化教育工作始终在艰难险阻中展开。
1934年长征前夕,中央红军把苏区红军学校合编,采取随军办学的形式,学校隐名为干部团。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后,他们在川陕苏区创办的红军大学也随军征战。 同时,从中央苏区西征转移到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6军团与红2军团一道,创办了红军学校四分校。
20岁的陈浩当时是红四分校的一名学员。
“那时候,学校既无校舍和讲堂,也没课桌和书本。”陈浩说,学员们因地制宜,用树枝作笔,把大地当作练习本,石头和木桩作为课桌来学习。
“部队不断转移,打打走走,学习条件更加艰苦,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放弃学习。”陈浩回忆说。由于经常打仗,教学只能在战斗间隙进行,教员用树枝先在地上写字,比如“人”“民”等,然后学生们就跟着一遍一遍地写。
“有时我们还会借助写标语来学习。”陈浩说,“学校教员在百姓的墙上写上‘打土豪分田地,穷人要当主人’等标语,我们一边在地上学着写,一边念。学得比较快的,教员就会让他在下一个宿营点写标语,这是一种奖励。”
1936年部队转战甘肃成县、徽县期间,成立了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开设了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课程。陈浩回忆说,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战争实际展开的,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学校特别要求学员们要学会“打”和“走”。
曾在前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留过学的刘伯承出任红军大学校长,他对教学抓得很紧,认为没有训练的部队是乌合之众,不讲战术的指挥员是无头苍蝇。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灵活的战法,刘伯承比喻说:“我们不学牛顶角的战术,要学狼的战术,要瞅时机,当人推车过来时,它不咬人,一旦推车上坡它就咬人的屁股了,因为人不敢撒手,只能被白白咬去一块肉。”
“这种形象化的教学很有效,我们很快就理解了他讲的战术战法。”日后成为共和国开国少将的陈浩说。
长征期间能在红军大学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战士则是在长征路上边走边学的。14岁参加红军的夏精才就是其中一个。
“长征就是我的大学。我不仅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学会了打仗,还学会了识字。”夏精才说。
早在1934年春天,中央苏区就提出了“四不五要三努力”的口号,“五要”中的一条就是“每人要识300字”。长征开始后,张闻天结合行军要求,发明了“看后背”识字的学习方法。
夏精才回忆,连队的文书或指导员写好字,贴在每个战士的背上,后面的战士行军时,可以看到前面战士背上的字。这样日积月累,识的字就增多了。
“行军作战太累,宿营时倒头就睡,根本无法学习。行军途中学几个字,反而能减少困意。”夏精才清楚地记得,他最早学会的,是“红军”“我”“蒋介石”等字。
就这样,在艰难的长征路上,夏精才和其他同志完成了另一个“长征”——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对于这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来说,这同样是个奇迹。
1936年10月,红军完成了历史性大会师,各路红军所属的院校也实现大会合。这些院校后来几经整合,演变成抗日红军大学乃至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和撒遍各抗日根据地的通信学校、卫生学校等。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场挽救党和红军的伟大战略转移,也是一次人文精神的远征。”军事科学院长征史专家徐占权说。
国防大学苏士甲教授认为:“长征中的红军学校既是战斗队、工作队,又是宣传队、播种机,还是储备干部的战略预备队。”
新中国成立后,门类齐全的军事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建设有文化的军队是红军继承者们不懈的追求。”苏士甲说,“今天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都可以从长征中汲取营养。”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贺老总一高兴,就用烟斗敲我的头
下一篇: 沧桑岁月改变不了感情思念跨越72年的守望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赵一曼为国捐躯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