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讯网先锋号 > 红色先锋 > 红色故事正文

四川青林口"红军桥"的故事

⏰ 发布时间:2025-04-24 📝 稿件来源: 北大荒先锋号 🔥阅读指数:2PV

 作者:胡立 李传富

  青林口位于四川江油市东部,地处蜀道剑门关南端,距绵阳城区80公里。这里历史上曾是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庙堂四布的繁华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军事要隘之称。青林口“红军桥”原名“合益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桥高7.8米、长23.7米、宽6.5米。桥下的青林溪河发源于西蜀剑门关,历史上常有山洪暴发,给居民过河造成不便,于是当地群众共同捐资出力修成全木结构的廊桥,取名“合益桥”。

  为什么现在又叫“红军桥”呢?且如此远近闻名?这还得从70多年前说起。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后,于4月初,红9军、红30军经剑阁进入江油青林口古镇,并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了迎接北上的中央红军,继续向西挺进,红军在青林口只住了一个多月便奉命转移,其中有一位姓刘的女红军战士因重伤不能随队撤离,被安置于场镇上杨采发大娘家养伤。红军一走,“清共团”马上反扑回来,对流散红军、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乃至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均施以残酷的毒刑,予以血腥的屠杀。在杨采发大娘家养伤的女红军不幸被国民党“清共团”查出,女红军战士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合益桥上。女红军牺牲后,全镇村民悲痛欲绝,乡亲们趁深夜悄悄地把女红军的尸体抬到荒野中安葬,真可谓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尽管人们连女红军战士的确切姓名也不知道,但她英勇就义的故事却广为流传。

  为了纪念那位英勇不屈的女红军,新中国成立后,青林口镇的老百姓向政府有关部门请愿,要求将“合益桥”更名为“红军桥”。1956年,合益桥被当地政府拨款修缮后,正式更名为“红军桥”,桥上的风雨楼也挂上了红色的“红军桥”匾牌。从此,“红军桥”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北洋三杰之首王士珍的故事

下一篇: 神秘的"特科小开"潘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3190-9123  举报邮箱:jb#rxzw.cn (使用时将#号改为@)

Copyright © 2009- rx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