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晓燕 带着母亲上学

2011年11月16日晚,第二届全国"十佳自强女孩"揭晓颁奖晚会暨安徽省"关爱女孩"公益晚会在淮南市体育文化中心隆重举行,10名自强女孩走上红地毯铺就的"爱心大道"接受"全国十佳自强女孩"称号。
酒泉市肃州中学高二年级"带着母亲进城求学"的学生茹晓燕是获此殊荣的女孩的之一。"刻苦学习坚强生活、用稚嫩的肩膀撑起残缺的家、初二开始带着母亲进城上学……"在肃州中学,提起高二学生茹晓燕的故事,师生们大都会这样说。
茹晓燕两年来带着病重的母亲到城里求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孝,感动社会各界。11月8日,茹晓燕被国家人口计生委评为全国十佳自强女孩。
1、失去爸爸,她说:"妈妈别害怕!你还有我呢"
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茹晓燕的记忆中没有天真烂漫的童年,更没有在父母的双膝下撒娇承欢的愉悦,她过早品尝到的,多是苦涩。
1994年,茹晓燕在肃州区金佛寺镇的一个小村庄呱呱落地,给贫穷的家庭带来了希望。谁料,未等晓燕懂事,灾难悄悄降临。
1997年,晓燕刚满3岁的时候,父亲外出打工遭遇意外事故,匆匆离开了人世,原本贫寒的三口之家失去顶梁柱。年幼的晓燕还不懂今后将面临什么,可从母亲没日没夜的哭喊中,留下了苦难的记忆。
晓燕慢慢地长大了,懂得了失去父亲的艰辛和无奈,跟随母亲过早地练就了刚毅的性格。每当看到母亲紧锁双眉或悄悄掉泪时,她就会安慰妈妈:"妈妈别怕,爸爸不在了,你还有我呢!"
在金佛寺上小学期间,母亲主外,茹晓燕主内,家务活基本被她"承包",她在自主学习的同时,用柔弱的肩膀帮助母亲撑家。
16岁的茹晓燕如今已是肃州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了,2年多来带着母亲从乡下进城求学,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年难的生活方式。记者在肃州中学见到茹晓燕时,她那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坚强"二字。
2、妈妈病重,她说:"妈妈别担心,我来照顾你"
失去了父亲,命运之神并没有因为晓燕的过早懂事而格外厚爱她,灾难继续折磨着她和这个残缺的家庭。
2001年,晓燕7岁。她发现母亲的手脚越来越不听使唤,走路干活不像以往那样稳健了。一到晚上,常常听到母亲疼得叫唤,翻来覆去不能睡个安稳觉。母亲早知道自己得病,可是,她不敢去医院。
晓燕怕了,她缠着嚷着要母亲到医院去检查。母亲拗不过女儿,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因为没钱看病,她的双手关节和膝盖严重变形,无法下地劳动,就连最基本的家务活也不能做。
"那时候,想想自己连女儿都照顾不了,真想一死了之。我不敢去医院看病,没钱,也怕诊断结果。"提起那段往事,母亲泣不成声。
晓燕的母亲回忆,有一天,晓燕似乎看出了妈妈的心思,她拿起家里的厨具学着做饭,还安慰妈妈说:"妈妈,别担心,我来照顾你!有我在,你不会挨饿的!"那时,晓燕刚开始上学。
从那天开始,几乎所有的家务便由她承担了起来。放学后,她在母亲的指点下洗衣、做饭……刚开始学做饭,因为个子矮够不着灶台,也和不好面,她就到小商店买来挂面,站在小凳上煮给妈妈吃。夏天做饭缺柴禾,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捡柴禾就是她的"必修课"。冬天没钱买煤,她就利用闲暇时间捡别人家脱粒后的玉米芯和玉米秆。
后来,学校和当地政府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给予援助,这对母女才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的爱心让晓燕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要记住别人对你的好,长大了要回报他们。"妈妈的教导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她也由此更加坚定了信念:"爸爸不在了,妈妈生活不能自理,我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我一定要把妈妈照顾好,好好学习,长大了让妈妈享福,报答好人!"晓燕用这样的信念鼓励自己,自主学习生活,虽然家境困难,家务繁重,可她在学习上一点也不放松。
"晓燕从没落过一节课,也没漏交过一次作业,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们,学习成绩一直处在班级前列。"晓燕的班主任老师说。
3、进城求学时她说:"妈妈别着急,我背着你上学"
2009年8月,学校的一次家长会打乱了晓燕的思绪。那时,她已升入了初二。家长会上,老师通知:秋季开学,乡镇不再设立初中年级,初中学生将全部集中到新建的酒泉市第三中学上学。
到城里上学,其他同学特高兴,而晓燕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自己到城里上学,母亲由谁来照顾呢?放弃学业照顾母亲还是丢下母亲继续求学?晓燕为难了。
母亲很痛苦,不想拖累女儿,好几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妈妈,别着急,我背着你上学!无论我走到哪里,再苦都决不丢下妈妈!"就在母亲要下定决心的时候,晓燕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容母亲劝阻。
新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学生都要在学校寄宿,要带着妈妈上学,要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住校显然不可能。晓燕通过亲戚的帮助租借出租屋,向老师说明情况,被准许在校外食宿。
茹晓燕通过亲戚在酒泉城区东郊的肃州区泉湖乡泉湖村八组租借了一间出租屋,自此后,晓燕和母亲开始了另外一种艰辛的新生活。
每天清晨5点多起床,打扫房间,帮妈妈梳洗,做早餐,看着妈妈吃完,她才去学校。12点放学,她要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赶回家给妈妈做饭,脑海中从来没有午休的概念。下午放学,她在学校做完作业后才回家,因为到家里有好多的事要做。只有在双休日不到校的时候,她才能挽着母亲到户外活动活动。
晓燕的坚强,感染着左邻右舍、打动了学校师生;社会的温暖鼓舞着她背着妈妈继续前行。
初中阶段,班主任把茹晓燕的情况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学校特许她不用上晚自习,在家学习并照料母亲,老师和同学们为她购买了冬季取暖的炉子,学校食堂为她和母亲免费提供饭菜,班主任为她申请了学校特困补助金,学校团支部还定期派2到3名学生团员,共同帮助茹晓燕料理家务,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升入高中,茹晓燕为了上学和照顾母亲方便,在肃州中学附近的西峰乡租借了一间出租屋,又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
一间10多个平方米的屋子,是茹晓燕和母亲栖身的地方。狭小的出租屋除了一张床和茹晓燕用来学习的一张桌子外,像样的家具就是两张破旧的单人沙发了。茹晓燕的母亲还不到45岁,面相与年龄极不相符。因为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且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她的肢体已经开始变形萎缩,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现在,女儿是她唯一的希望,蹦蹦跳跳的女儿像快乐的小鸟依偎在她身旁时,她能笑得合不拢嘴,得知女儿被评委全国十佳自强女孩,她笑得更灿。
这个被苦水泡大的孩子,从不向命运低头,自理、自立、自强、自信,脸上总是洋溢着乐观的笑容。"晓燕非常懂事,家庭的贫困没有给她留下心理阴影,她自信乐观,学习成绩也不错。"班主任老师说。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蔡和森提议成立中国共产党
下一篇: 中流砥柱——记抗战中的八路军、新四军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赵一曼为国捐躯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