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军最年轻方面军领导人—萧克
萧克:1907年7月14日出生在湖南嘉禾的萧克,容战将、军事教育家和作家于一身。他25岁当军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29岁正式被任命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前夕,刚刚而立之年的萧克就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成为那一级将领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同时还是在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都担任过高级将领的将军,与十大元帅中的每一个都共事过的将军和南昌起义唯一健在的将军。新中国成立后,萧克曾任军训部长、训练总监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
枪林弹雨中,萧克创作了日后引起巨大反响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小说还未出版就被批判两次。50多年后正式出版,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长征前的"长征",一张法文地图和一个外国传教士帮他找到了贺龙
对于萧克来说,长征应该在1934年8月7日下午就开始了。
时年27岁的萧克是湘赣苏区的领导者,是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他和另外两位苏区领导任弼时、王震并不知道,由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不断失利,中央决定六军团和七军团分别西征和北上,目的分别是探路和引敌。
萧克等人接到命令只是,到湖南去,找贺龙。按照中央的要求他们把苏区大搬家,把省保卫局的犯人,医院、兵工厂、石印机,甚至连个老虎钳子都带上了。这种搬家式的行动,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机动能力,结果是一路走一路丢。国民党的报纸曾经形容说,红军是前头"乌龟"扒开路,后头"乌龟"跟上来。指的是萧克先遣西征,中央红军随后跟进。湖南军阀没有想到红六军团会突然突围,显得比较慌乱。六军团时而西,时而东,时而北,时而南使敌人难以捉摸。不久就跳出了湖南军阀何键的包围圈,进入贵州境内。
萧克回忆,贵州山高,谷深,道路窄小,最大的问题是部队对地形不熟悉,没有地图,全靠找向导问路。当地的向导对五里以外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六军团只能在贵州大山中艰难转战。直到攻入地主武装盘距的老黄平县城旧州,才有了转机。在旧州,他们遇到了外国传教士薄复礼和海曼。查明身份后萧克释放了两人的家属,但没有释放这两名传教士。这是因为,西征以来,部队连续行军50多天,伤、病兵日益增多而又无药医治,萧克他们认为,传教士肯定有办法弄到药品和经费,于是提出,释放他们的条件是给红军提供一定数量的药品和经费。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在教堂,找到一张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萧克马上把墙上的地图取下来,一看全是外国文字就找来稍懂外语的张子意和袁任远,说不是英文看不懂。萧克听说那个叫薄复礼的传教士会汉语,就让他把地图上的地名翻译成中文。薄复礼说是法文,在一盏煤油灯和一盏马灯的照明下,薄复礼说,萧克记,一直干了大半夜完成了翻译工作。直到这个时候,萧克才知道,他要去与贺龙会合的地点在什么位置,这张地图对六军团后来的行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薄复礼则一直随着萧克行军,与萧克谈信仰,一起搞娱乐活动,长征途中还利用难得的休息日子聚餐。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进至昆明时,萧克把扣留了18个月的薄复礼释放。后来萧克从斯诺写的《西行漫记》中看到,薄复礼不仅没有诋毁红军,相反还说了不少赞誉红军的话。离开老黄平后,萧克带领部队向东前进,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敌人正在频繁调动,以近24个团的兵力对六军团实施大包围。萧克在甘溪一带与敌人遭遇。结果整个军团被截为四段,减员严重。52团是全军后卫,遭敌包围,全团苦战数日损失惨重,18师师长龙云惨遭杀害。部队常在悬崖峭壁小路上攀行,有些部队一天一顿稀饭。中央代表任弼时患疟疾,手柱木棍指挥行动。萧克意识到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任弼时看出了萧克的紧张,问他:"怎么样?"萧克用力地说:"坚决向东去,脱离这个地区。"给自己打劲。在敌石阡至镇远封锁线上,部队找到当地老猎户引导,深夜进到一条人迹罕见的谷涧水沟,从沟底鱼贯向东。这时南北两面湖南和桂系军阀发现了红军主力的行动,南北夹击,幸好掩护部队借地形进行有效阻击。第二天天亮,掩护部队改为后卫,随大部队走出了深谷,站在谷口亲自指挥的萧克看到了正在东升的太阳,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回忆说:"这是一个极端紧张而又关系到全军团大局的军事行动。直到现在,一经忆起,心胆为之震惊。"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跳出三省军阀的包围,历经80余天,转战5000多华里,抵达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二军团会师。从出发时的9000余人锐减到不足4000人。六军团的行动探明了沿途敌人兵力的虚实,查明了道路、民情,实际上起到了为中央红军长征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队作用。这一天,中央红军正式开始长征第8天。
29岁成为红军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与贺龙一起被国民党称为"萧贺匪部"
1935年这一年,"萧贺匪部"这个词出现在国民党报纸上和蒋介石口中的频率很高。
中央红军经湘江一役损失五万人后,蒋介石一度对"剿匪"的前景感到十分乐观,但"萧贺匪部"攻城夺地打胜仗的消息却不断传来,使他不得不多次从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部队中抽调100多个团来应付,使得中央红军能够比较从容地开遵义会议,相对从容地北上。"萧贺匪部"先后粉碎了蒋介石的两次"围剿",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一带越打越强,从开始的8000人发展壮大到21000人。中央红军北上后,南方的革命局面完全由二、六军团支撑,他们成为革命群众唯一的希望。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18000人,分别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出发,开始长征。此时,他们并没有呆不下去,不过他们分析到:第三次"围剿"兵力大大超出以往,且多为蒋介石的嫡系、半嫡系;根据地东有洞庭,北有长江,南有沅、澧二水,西北为大山,不利大部队展开;根据地经济、文化落后,长期发展困难等等。退出苏区之前,萧克等人只是想转移一下,摆脱敌人包围,保存有生力量,到湘黔边或黔东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并没有想到渡金沙江,更没有想到要长征到陕北。
长征第一天的晚上,萧克就住在张家界边上一个小村子里。那一天,前卫部队行军120华里,主力行军80华里,宿营之后就休息了。直到1990年,萧克重返湘西,发现张家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而当年他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样好的风景。几天后,二、六军团到达比较富裕的湘中地区,短暂休整了一个星期,本想在这个地方创建新的根据地,但发现大批敌人围了上来,只好撤往贵州。这时已经结束了长征的中央军委来电,指示他们:"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群众地形均可暂作根据地"。无奈的是,这一次他们依然没能站住脚,但是部队得到了20天的休整和补充,兵员充实,士气旺盛。
1936年2月,二、六军团透过滇军防线,直趋滇东。在南北盘江地区,他们在长征路上第三次尝试创建根据地。这时,他们接到红军总司令部的来电,电报署名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要他们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大举北进。对于张国焘另立中央与一方面军闹矛盾的事,贺龙、萧克等人还不知情,二、六军团在盘县开会,大家认为在这里能否站住脚还不一定,全国形势来看,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可见全国革命大势转向北方,应执行总部的指示,于是决定北上。萧克认为,盘县的这次会议对二、四方面军,乃至日后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起了重要作用,否则他们可能留在云南了。萧克建议部队佯逼昆明,却突然西进。他们在丽江和石鼓等地出其不意地北渡金沙江。蒋介石带着云南军阀头子龙云,乘飞机在金沙江南丽江一带上空盘旋,无可奈何,他们的部队追到金沙江边时,红军早已远去多时。后来与四方面军会合后,李伯钊率剧团来二方面军演一出戏,叫《破草鞋》,说敌人追到金沙江边只拣了红军丢下的一只破草鞋就收兵了。接着萧克又连翻了三座大雪山,经过了今日也是著名风景区的稻城。于1936年6月在理化与前来接他们的四方面军32军会合。
7月5日,与四方面军大会师后的3天,在四川甘孜,红二、六军团接到中央军委电令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年仅29岁的萧克为副总指挥。萧克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两个月后,红军总司令朱德亲自命令萧克代替生病的王树声出任31军军长,打胡宗南。10月20日,红军长征结束4天后,萧克正式赴任。至此,萧克成为极少数在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都工作过的高级将领。抗日战争开始后,萧克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在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中,他依然是最年轻的。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贺龙智斗张国焘
下一篇: 长征小故事—怀念小吴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