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妈"刺瞎右眼救红军战士
何家冲,河南省罗山县铁铺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别山西端的鸡笼山西北坡,是一条隐匿在大别山腹地中长约4公里的山沟。72年前,红25军从这里集结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
盛夏时节,记者乘车径直来到何家冲。古老而苍翠的千年银杏树下,大人们在聊天乘凉,小孩在嬉闹玩耍。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何家祠,青砖瓷瓦,绿苔片片,屋檐下红底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在夕阳下闪耀光芒。红军时期参加支前的赤卫队员、87岁的何国忠老人和何家冲村支部书记何乾龙向我们描述当年的场景——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离开的那天,下起了大暴雨。老人们记得,那场大雨比平时格外大,瓢泼一样。红25军的干部战士集中在这棵银杏树旁,站在“中国工农红25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大旗下。每个连队前面由掌旗兵举着本连队的旗帜,战旗后面是威武的方阵。
根据省委的行动意图,军政委吴焕先向指战员传达了当前的斗争形势,提出两个明确而又巧妙、同时不至于泄露军事秘密的动员口号:一是“打远游击”,二是“创建新苏区”。吴焕先、徐海东站在银杏树下,迎着风雨宣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
“反对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收回华北失地!”红军战士们振臂高呼,头上响彻的惊雷与红军战士铮铮的誓言一同作响。
“出发!”一声命令,浩浩荡荡的队伍顺着山沟向西开去,奔向桐柏山区。“那时,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是一次远征。”
山间小路上的那盘“红军碾”静静伫立。何国忠说:“这盘碾,就是当时全村300多口人和2000多名红军战士的粮食加工厂。”
在何家冲,流传着吴焕先、徐海东和他们的大刀片、枣红马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像“何大妈”这样普通百姓的故事。
“何大妈”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她利用微薄的收成在家后面的山洞里先后救活了12名红军伤员。有一次,一名红军伤员被敌人清剿队抓获,她用自己的亲生儿子冒险换回这位红军伤员。还有一次,一名叫余占海的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为了证明余占海是自己的亲人,她起了毒誓,用眼睛做担保,当众刺瞎了自己的右眼……解放后,余占海成为武汉军区的一名将军,因为余占海亲切地叫她“何大妈”,后来人们都叫她“何大妈”。
“爱护老百姓,买卖要公平,不拿乡亲一针线……”直到今天,何国忠依然清晰地记得70多年前那首每天都要响彻何家大院的《红25军军歌》。
每天早上,何国忠总要跑到何氏祠附近听红军战士唱军歌。“红色的青年战士志气昂,好比那东方升起的太阳……”70年的风霜,依然没有磨灭何国忠对红军的记忆。“红军吃的用的,都是用钱向村民们买来的,借谁家的东西,都一定会打好借条,红军是咱的亲人。”
“我给红军送过信,帮他们买过东西。”说到那时的这段经历,何国忠老人脸上露出微笑。1932年以后,何家冲作为游击战争的主要地区,不少村中的年轻人都自愿帮助红军传递消息和信件,何国忠也是众多年轻人中的一员。
红军踏上了征途,给何家冲的乡亲们留下了深深的思念。红军出发前,没有把消息告诉何家冲的乡亲们。“红军大哥挨家挨户地把借来的锅碗都还给了我们。”何国忠回忆说,“红军队伍离开时,村里鸡不叫,狗不咬,他们都是亲人哪!”
和村里许多乡亲一样,何国忠的家也是一个红色的家庭,家中6人有4人参加了共产党。一天晚上,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一名红军侦察员藏在家中,躲过了敌人的搜查。红军走后,国民党部队进入何家冲,为了报复帮助过红军的村民,砍完了村民满山的果树,烧光了村里的草房,也杀害了何国忠的4位亲人。
站在何家冲村口,村支书何乾龙欣喜地告诉记者,1207口人的何家冲今日已是豫南的“明星村”,现在已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电话、电视、自来水、广播等“六通”,2005年村组集体收入30多万元,农民现金收入3100多元。中央军委援建的“八一希望学校”更是在哺育着这块红色土地的后代,每天都有老人在校外的大树下望着两幢教学楼,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他们说这是一种享受。
战争年代罗山县有近10万人参加革命,3.6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进入新时代,他们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每年有15万人出去闯市场,年劳务收入9亿元,带动家乡富裕起来。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下一篇: 巾帼英雄赵一曼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赵一曼为国捐躯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红色小故事500字:腰缠万贯的讨米人(苏维埃政府主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将军夫人当农民龚全珍的故事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彭德怀摘画像 的故事
- 红色小故事(400字):王树声大将住平房去世
- 红色经典故事500字:彭德怀的"特权&q
- 红色经典党史故事500字:吴德峰走后门没门
- 红色经典党史故事800字:荣臻力排万难带领科技大军
- 红色经典党史故事:李先念无惧降6级
- 红色经典故事:刘伯承独创"重叠待伏&qu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