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大全2
晋察冀军区:
1937年平型关战斗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开辟吕梁山抗日根据地。该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领独立团、骑兵营等共2000余人,留守五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1月7日,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军分区。到1939年年底,全军区部队发展到127000余人。1942年2月起,晋察冀军区实行精兵简政。2月,撤销挺进军,成立了1至13个军分区,1945年8月,根据中央编组野战军指示,军区迅速扩编主力团,将区队、支队、区小队编为团,发起战略反攻,直至日本最后投降。8年抗战中,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敌作战共65000余次,毙伤敌伪230000余人。军区部队由2000余人发展到300000余人。1945年9月,主力编为晋察冀野战军。
冀热辽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晋、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副司令员詹才芳,副政委李楚离,参谋长彭寿生,政治部主任李中权。
辖5个军分区: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兼),政委李子光;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李雪瑞,政委傅西河;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政委王延春;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王耀南,政委王世煜;第十八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政委焦若愚。新编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团。
冀晋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为便于指挥作战并为大反攻作好组织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晋军区司令员唐延杰,政委王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参谋长张开荆。
辖4个军分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曾美,政委张连奎(兼);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李湘,政委黄文明;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马龙,政委丁莱夫;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陈坊仁,政委刘达。新编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第四十九团。
冀察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为便于指挥作战并为大反攻作好组织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察、冀晋、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参谋长易耀彩。
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肖应棠,政委杨士杰;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肖文玖,政委杜存;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覃国翰,政委段苏权;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政委吴光。新编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团。
冀中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1938年4月,与八路军第三纵队同时成立,第三纵队机关兼军区机关,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后由程子华继任),孟庆山任副司令员,孙毅任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
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赵承金;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沙克;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孟庆山(兼)。1942年晋察冀军区实行精简整编后,冀中军区辖5个军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长江,政委旷伏兆;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政委吴西;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金城;第九军分区,司令员王凤斋,政委吴立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周彪,政委帅荣。1943年下半年,冀中军区机关与晋察冀军区机关合并,其隶属军分区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同年秋,第三纵队开赴晋西北。1944年,冀中区的形势恢复到1940年秋的局面,根据中共中央军委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中、冀南、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参谋长沙克。辖5个军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王牺牲后叶楚屏代),政委魏震;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政委张春庆;第八军分区,司令员贾士珍,政委周彪;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魏洪亮,政委陈鹏;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刘秉珍,政委旷伏兆。新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团。
晋西北军区:
1940年11月7日成立,一二O师兼军区机关,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兼任参谋长,士泗淇兼政治部主任。
辖6个军分区:第二军分区(独立第二旅兼),司令员彭绿叶辉,政委张平化;第三军分区(三五八旅兼),司令员王尚荣,政委白坚(冼恒汉代);第八军分区(决死第二纵队兼),司令员韩钧,政委王逢源;直属军分区(1941年3月成立),司令员陈漫远;第五军分区(1941年5月成立),司令员郭鹏,政委胡全。所辖部队包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旅,暂一师,决死第二、第四纵队,工卫旅,大青山骑兵支队。晋西北军区领导着北起大青山,南迄汾离公路,东至同蒲路,西至黄河的广大地区的游击战争。军区部队(含该区的新军)发展到51000余人。1942年6月,林枫任一二○师政委兼晋西北军区政治委员。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
晋绥军区:
1942年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统一领导晋西北和绥远地区的军事工作,属联防司令部建制。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副政治委员林枫,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辖6个军分区: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第二军分区(独二旅兼),司令员许光达,政委张平化;第三军分区(三五八旅兼),司令员张宗逊,政委李井泉;第六军分区(由第三军分区一部组成),代司令员孙超群,政委刘文珍;第八军分区(新军总指挥部并入),司令员兼政委罗贵波;塞北军分区(由大青山区与第五军分区合编而成),司令员姚吉吉,政委高克林。指挥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旅,决死第二、第四纵队,大青山支队。1943年秋,吕正操率第三纵队抵晋西北后,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兼政委,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抗战胜利前夕,贺龙任军区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陈漫远任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辖9个军分区。1945年9月,组建了吕梁、雁门、绥蒙3个二级军区。同时成立了晋绥野战军,辖三五八旅、独立第一、二旅和独立第三旅。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独一旅旅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独二旅旅长许光达,政委孙志远;独三旅(9月组建)旅长杨嘉瑞,政委金如柏。
晋冀鲁豫军区:
1945年8月20日成立,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任政治部副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玺,副司令员刘志远,副政委赵健民、潘复生,参谋长潘焱,政治部主任王幼平。
下辖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分区。冀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政委李菁玉,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副政委马国瑞,参谋长陈明义,下辖第七、八、九、十、十一军分区和独立四旅。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雪峰,副司令员黄新友、赵辉楼,副政委黄镇,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袁子钦,下辖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军分区。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政委王鹤峰,副司令员孙定国,副政委裴孟飞,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主任桂绍彬,下辖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军分区和一个独立旅。
冀鲁豫军区:
1940年4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从太(行山)南进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之直南(今河南北部的濮阳、清丰、南乐、长垣等地)地区,与冀鲁豫支队会合,并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两部合编,仍称第二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辖三四四旅、新二旅、新三旅、河北民军第一旅等部;同时成立了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兼冀鲁山豫军区,黄克诚任军区司令员,崔田民任政治委员,辖第一、二、三军分区。6月,军区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的进攻。至此,包括豫北、直南、鲁西南地区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已初步形成。
1941年春,冀鲁豫军区部队粉碎了日伪的多次"扫荡",巩固了根据地。7月7日,为加强鲁西和冀鲁豫边区的军事指挥,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仍由第二纵队兼军区机关,军区司令员崔田民,政治委员苏振华(兼),辖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分区。1942年2月和6月,冀鲁豫军区先后两次实行精兵减政,第二纵队番号取消,一切武装归冀鲁豫军区指挥。9月,粉碎敌万余人大"扫荡"。194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的湖西区、华中的豫皖苏边之水东地区归冀鲁豫军区管辖,并决定该军区直属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领导。杨得志任司令员(1943年6月去延安),黄敬任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参谋长,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
1943年9月至11月,军区部队粉碎敌30000余人的大"扫荡"。1944年5月,冀南军区又与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任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曹里怀任参谋长。随即展开攻势作战,歼灭大批敌人,收复大片国土。1945年初,冀鲁豫军区为策应八路军王树声部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加强水东,开辟水西,扩大了豫东抗日根据地,并发动了春、夏攻势作战。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冀鲁豫军区归晋冀鲁豫军区指挥。此时,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为王秉璋,政治委员为张玺,副司令员为刘志远,副政治委员为赵健民、潘复生,参谋长为潘焱,政治部主任为王幼平。
晋冀豫军区:
1938年4月下旬成立,对外称八路军一二九师后方司令部。司令员由一二九师参谋长倪志亮兼任,黄镇任政治委员。
下辖5个军分区,各军分区对外仍以支队名义出现。秦赖支队(亦称独立第一军分区),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治委员;八路军游击支队为第二军分区,桂干生任司令员,张贻祥任政治委员;先遣支队为第三军分区,张贤约任司令员,张南生任政治委员;谢张大队为第四军分区,张国华任司令员,谢家庆任政治委员;赵涂支队为第五军分区,赵基梅为司令员,涂锡道为政治委员。
全区约有基干武装20000余人,活动于西起同蒲路,弱抵平汉路,南到黄河北岸的广大地区。同年12月30日,根据集总命令,晋冀豫军区改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倪志亮任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支队(支队长桂干生,政委张南生)、第二支队(支队长唐天际,政委方升普)、第三支队(支队长张贤约,政委杨树根)、第四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1939年秋,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改称晋冀豫边游击纵队。1940年6月,晋冀豫边游击纵队在整编中撤销,成立太行军区。
[1] [2] 下一页
稿件来源:北大荒先锋号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任弼时的三个绰号
下一篇: 邓小平掏钱买鸡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先锋号”用户 北大荒先锋号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北大荒先锋号 of 先锋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最后的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安明秀
- 彭启超:元帅彭德怀的侄子,本可授上尉衔,却因伯父降
-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 大山不遮男儿志投身军旅为救国
- 盛超群:正义之笔让敌特恨之入骨
- 江泽民——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上)
- 袁隆平的故事(十): "装修要花钱,何必
- 错杀左权:1941年日军曾派特种部队暗杀彭德怀行动
- 彭启超:一生历经坎坷 晚年终于寻回了天伦之乐
- 红色经典小故事500字:四渡赤水
- 疲惫不堪的红军部队
- 苏联飞行员援华抗战牺牲 重庆母子为其守墓55年
- 红色小故事500字:寻淮洲孤胆夺枪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
- 习近平讲过的红色故事: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
- 红色故事:左权将军的三个生活故事500字
- 红色小故事500字:徐海东大将下狠心戒酒的故事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少年陈毅——仗义折腿
- 滕代远与四儿子滕久耕的故事
- 省直机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第一次排练
- 省直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召开
- 省直机关工委“七一”走访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
- 民法典宣讲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
- 省直机关工委召开会议培训推进党建重点工作
- 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 黑龙江省直机关工委以“四统一、三灵活”模式培训千余名党员发展对象
- 省直机关工委与省委巡视办整合资源务实合作 推进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省直机关工委:聚焦省直机关党建责任制 科学谋划用好考核指挥棒
- 省直机关工委举办中省直机关“跟着总书记读好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 省法院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通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精神
- 黑龙江省高院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 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 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 积极投身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 石时态院长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总书记嘱托 服务保障振兴发展
- 省法院机关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关于加强新时代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 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汇报会在省法院召开
- 省直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联合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北大荒精神
- 哈铁中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