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房县大鲵养殖产业发展纪略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被誉为"活化石"。
房县是全国主要大鲵原产区之一。房县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75%,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具有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至15℃之间,是大鲵生长的理想之地。
上世纪80年代,房县尝试人工养殖娃娃鱼,获得了成功。随后,人工繁殖、仿生态繁殖……一项项技术难关在探索实践中不断被攻破,房县培育出"源生态、类野生"大鲵品种,这些品种的大鲵遗传性状稳定、抗病力强、繁育能力强、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
2012年,房县把建立"百万尾大鲵基地"作为四个"百万工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之一;去年,房县把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户规模化养殖大鲵写进县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房县确定"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把大鲵养殖产业作为彰显特色的八大产业之一。
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激励下,房县大鲵养殖产业迅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现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产业"。目前,该县大鲵养殖专业户达2000余户,大鲵仿生态繁育基地有25个,繁殖亲本鱼达2500余尾,年可繁育大鲵幼苗10万余尾,全县存池大鲵逾30万尾,年销售商品鱼10万尾以上,年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形成了白鹤镇、野人谷镇、红塔镇等大鲵繁育养殖特色镇,成立了"湖北省房县秦楚源大鲵"、"房县兴农大鲵养殖开发"、"湖北省房县神农大鲵驯养繁殖"3个专业合作社,注册有"源生态,类野生"房县大鲵商标。
目前,房县严格落实"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野生动物保护开发方针,按照"一鱼一产业"的发展思路,以仿生态繁育基地为依托,以市场开发为突破口,内外联动,着力培植大鲵养殖龙头企业,促进大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3至5年内,房县将再建100对亲本规模以上的繁育基地20处,500对亲本规模以上的繁育基地2处,培植大鲵专业合作社6家,力争年繁殖幼苗50万尾,大鲵养殖总量达到100万尾,总产值达到8至10亿元,把娃娃鱼打造成房县亮丽的"生态名片"。
稿件来源:聚农网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国内首次夏季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获得成功
下一篇: 九鹿梅花鹿园成为北京通州农业“创业板”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聚农网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聚农网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贵州从江香猪出口已备案 国外也能吃上香猪肉
- 临川:蜜蜂养殖产业助力200蜂农增收致富
- 浙江临海灵江捕到的野生娃娃鱼已放归自然
- 山西阳泉首次引进貉子特种养殖
- 辽宁西丰县:鹿业谋发展
- 武汉江夏:男子卧室非法养娃娃鱼 楼板滴水邻居家露馅
- 湖南桃江:人工放养娃娃鱼 半年增长1.5千克
- 江苏泰州:老农养水蛭一年收入几十万元
- 贵州安顺市街头有人卖娃娃鱼
- 关于“泸州大学生带头养香猪 为村民谋增收新路”的思
- 安徽太和县:黄梨树下养鹌鹑 1亩收入2万元
- 制革业华丽转身 浙江平阳获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称号
- 广西玉林容县一酒店经营娃娃鱼被质疑
- 内蒙古通辽市:养殖门外汉如何成了行家里手?
- 特色养殖业已经成为兰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 山东泰安岱岳区畜牧兽医局送技术给蜂农作为新年贺礼
- 江苏金湖:青年农民养殖狐狸 创“北狐南养”传奇
- 西林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新疆吉木萨尔县农民养狐狸年收入10万元
- 贵州平塘退伍军人黄元峰人工养殖硕大娃娃鱼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