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大鲵养殖规模大幅增加 大鲵“蛹”化“蝶”舞
今年,"张家界大鲵"再次声名鹊起,蜚声中外。
全市94个乡镇中有56个乡镇发展大鲵养殖,大鲵驯养繁殖企业从35家增加到112家,大鲵养殖规模从51.2万尾增长到89.8万尾,销售商品大鲵从2.7万尾增长到11.6万尾,大鲵深加工产品从31种增加到95种,大鲵餐饮企业从18家增加到85家,在全国17个省市开设了32个直销网点,年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
今年,"张家界大鲵""蛹"化成"蝶",成功完成从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到特色养殖品种的华丽蜕变,成为引领全市农业产业提质升级的支柱产业。
寻路
从建立中国第一个大鲵科研所、首次实现大鲵人工繁殖,到成立中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世界第一家大鲵生物科技馆,再到获得全国首个水生野生动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张家界保护与发展大鲵,数年独占鳌头。"中国大鲵之乡"美誉,张家界实至名归。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2013年初以来,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原本发育尚不成熟的全国大鲵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对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张家界大鲵产业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数据显示,张家界大鲵在北京销售数量下降80%,海口市的大鲵直销点由原来每天销售50尾降到20尾,长沙马王堆市场大鲵无人问津,本市内几家大鲵经营利用餐饮酒店销量几乎为零。
全市亟待上市的近10万尾商品大鲵出现滞销,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心急如焚。原本就处于弱小状态的张家界大鲵产业根本没有抗风险能力。"曾经给张家界带来荣耀和福祉的大鲵,刚走上产业发展之路,就要被市场淘汰吗?"张家界人不甘心,上下奔走寻求破解之道。
一时间,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与大鲵养殖企业座谈,到大鲵养殖基地走访,请教大鲵产业相关专家……一场关乎张家界大鲵未来发展命运的寻路之旅悄然展开。
"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旅游品牌效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大鲵产业,切实改变我市农业长期‘弱、小、散’的状态。"去年5月,刚上任不久的市委书记杨光荣和市长许显辉通过下基层走访调研,在谋划发展大计中,提出将张家界大鲵产业培育成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去年10月,《张家界市农业产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在5年时间内,优先发展大鲵产业,将大鲵养殖规模从50万尾发展到200万尾。
至此,大鲵产业成为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1656"行动计划的重要拼图。
扬帆
"发展大鲵产业,就是对珍稀大鲵资源的最好保护。"去年10月,张家界大鲵保护与产业发展座谈暨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长刘群向外界宣布,"张家界大鲵产业提质升级从此起航。"同年12月,张家界大鲵保护与产业发展汇报会在北京召开,拉开了"张家界大鲵"外销大幕。
今年1月,与长沙晚报等主流媒体联动,开展张家界大鲵系列营销活动,耀眼星城;2月,张家界大鲵品牌宣传片在全市城区、景区、电视网络媒体中高密度宣传播报,影响空前;3月,张家界首届大鲵品牌推介展销会在市中心广场举办,让珍稀的张家界大鲵产品从此走入寻常百姓家;8月,张家界大鲵营养成分数据出炉,首次对张家界大鲵营养成分进行科学性和权威性界定;同月,《张家界大鲵文化手册》经过数月精心编撰,系统宣传展示了张家界大鲵国家地理标志特性;10月,张家界金鲵娃娃鱼世家一亿元征集广告语,在业界掀起了"张家界大鲵"热;11月,《"张家界大鲵"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发布,标志着张家界大鲵将首次拥有统一标识……
"珍惜资源,强化保护,加大开发,做大做强做优张家界大鲵产业",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高度关注和支持张家界大鲵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今年初,省畜牧水产局将办理大鲵运输证的行政许可权授权给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办理,为张家界大鲵产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为了让中外游客和广大市民对"张家界大鲵"有直观了解和更深层次的认知,市委书记杨光荣更是亲自拟定"张家界大鲵的十个为什么",从大鲵的源起、特点、营养、保护和发展等方面字斟句酌,一一注解。
一系列品牌打造、营销策划活动,让"张家界大鲵"逆势而上,风生水起。
"质量至上,安全第一。"在张家界大鲵质量安全监测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副市长向佐谊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鲵和饵料鱼检测,从源头上牢牢把住大鲵产品质量安全关口。随后,市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对全市28个大鲵规模养殖场、36个饵料鱼饲养场,抽样采集了108个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合格率为100%。
"今年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上就超过200万元"。在全国大鲵价格快速理性回归,利润大幅缩减的背景下,张家界(中国)金驰大鲵生物科技公司没有放慢投资的步伐,全年公司在科研、产品加工、上市融资等方面的投资达到1800多万元。
市、县(区)政府整合近3000万元财政资金,再次撬动民间资本投资大鲵产业的热情。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养殖规模,加大深加工产品研发,营销网络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等,累计投资超过1亿元。
张家界金鲵生物工程股份公司累计投资3500万元,建成的集大鲵科研、科普、观赏、美食养生及大鲵深加工产品展销为一体的世界首家"中国娃娃鱼馆",2014年加速和旅游深度融合,年接待中外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观张家界奇山美景,品张家界大鲵美食"的示范基地,品牌景点。
"市民、游客各占一半,招牌菜‘鸡骨清炖大鲵’销得最好。"11月12日,市城区南庄坪秦大妈锅巴饭锅巴粥餐饮店老板宋小兵介绍,从7月获得大鲵经营利用许可证到现在,已销售大鲵80多尾。目前,全市像秦大妈这样持证从事大鲵餐饮利用的饭店有85家,家家都有大鲵招牌菜,大鲵销售同比增长了五倍,达10万多斤。
随着大鲵销售市场的突破和张家界大鲵品牌影响力的增强,带来了张家界大鲵产业整体规模的快速扩大,养殖规模与去年9月比较增长了75.39%。
远航
从今年5月初开始,市政协组成大鲵课题组,深入企业、乡镇、农户走访调研,对比考察全国各地大鲵产业,先后召开大鲵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会、专家座谈会8次,最终形成详细的《张家界大鲵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科学提出发展张家界大鲵产业的19条建议,为张家界大鲵产业未来发展进一步厘清了思路。
9月中旬,市人大组织相关人大代表对全市大鲵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措施建议。
"为实现明年大鲵产业发展目标,必先谋划好。"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局长肖文玉提前拟定了《张家界大鲵产业提质升级2015年实施方案》和《张家界大鲵产业提质升级2014年—2015年主题活动清单》。
从主题活动清单中可以看到,以"大鲵知识进导游词、大鲵观赏进旅游行程和大鲵美食进团餐"为内容的"三进"活动,中国·张家界大鲵美食文化节,张家界大鲵"进长上京入广"外销活动均列出了时间表。
同样,在大鲵产业提质升级2015年实施方案中,基地建设、产品和市场开发、高新产业园区建设、大鲵生态文化旅游、质量安全监管等25项有关张家界大鲵产业提质升级内容,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只要工作到位,人工养殖规模达到120万尾,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不是难事。"肖文玉局长信心十足。
"明年大鲵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5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市长许显辉强调,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张家界将建立完整高效的大鲵产业提质升级绩效考核机制。
"重点促进大鲵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做好‘吃’、‘看’、‘购’三大文章,不断延伸完善张家界大鲵的产业链条。"对张家界大鲵产业未来发展,市委书记杨光荣已成竹在胸。
稿件来源:聚农网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山东济阳:养了20只梅花鹿 每年收益近1
下一篇: 内蒙古包头:鳄鱼养殖 玩的就是心跳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聚农网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聚农网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贵州从江香猪出口已备案 国外也能吃上香猪肉
- 浙江临海灵江捕到的野生娃娃鱼已放归自然
- 山西阳泉首次引进貉子特种养殖
- 辽宁西丰县:鹿业谋发展
- 武汉江夏:男子卧室非法养娃娃鱼 楼板滴水邻居家露馅
- 湖南桃江:人工放养娃娃鱼 半年增长1.5千克
- 江苏泰州:老农养水蛭一年收入几十万元
- 关于“泸州大学生带头养香猪 为村民谋增收新路”的思
- 贵州安顺市街头有人卖娃娃鱼
- 制革业华丽转身 浙江平阳获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称号
- 安徽太和县:黄梨树下养鹌鹑 1亩收入2万元
- 广西玉林容县一酒店经营娃娃鱼被质疑
- 特色养殖业已经成为兰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 山东泰安岱岳区畜牧兽医局送技术给蜂农作为新年贺礼
- 江苏金湖:青年农民养殖狐狸 创“北狐南养”传奇
- 新疆吉木萨尔县农民养狐狸年收入10万元
- 西林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临川:蜜蜂养殖产业助力200蜂农增收致富
- 内蒙古通辽市:养殖门外汉如何成了行家里手?
- 贵州平塘退伍军人黄元峰人工养殖硕大娃娃鱼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