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疏通“毛细血管”农田“血液”畅通无阻
建三江发布(娄程程 徐欣 马凤伟)“以前最怕下大雨,水排得太慢,担心倒灌,现在这个桥要是修好了,那可真是太方便了,上面走车,下面走水,真的就是旱能灌,涝能排,还方便我们运粮。”这几天,种植户杨志彬时刻关注自家农田里的桥涵修建工程。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桥涵修好后,他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将大幅提升。
杨志彬家耕地的排水口地处十四管理区乌三干,这里汇集了三条支流,过去涵管狭窄,每逢雨季排水量增大易发生倒灌,严重影响通行和效益。今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这个管理区动工,他的难题也被提上日程,经前期多次调研,决定在他家耕地的排水口处修建桥涵。“这个桥涵修好以后可以加大排水量,并且这个桥涵有闸门可以调节地表水,种植户可以自己控制开关,春天泡田没水了可以关闸,从这里引水泡田,雨季水多了就打开闸门及时排水,非常方便。”水利工程部工作人员徐欣介绍说。同时,在断沟上修桥还能为种植户“抄近道”,与之前相比,杨志彬去自家耕地至少能节省十公里路程。据了解,此项工程预计今年秋季可投入使用,将满足三万亩耕地的排水和用水需求。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水利工程部专门找像杨志彬家这样有实际困难的堵点、难点、痛点开展调研摸底,将迫切需要解决的“带病”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疏浚沟渠、新建涵闸、硬化沟渠等系统性工程建设,彻底疏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不断增强农作物抗灾能力,让农业通行更顺畅,助推粮食稳产增产。
第十四管理区1号地的排水沟是以往管理区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区域,由于沟渠较宽,水流较大,之前雨水冲刷容易造成涵管淤堵,工作人员只能时刻看守,一经发现淤堵及时调配车辆进行疏通。2024年秋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盯”上了这里,决定为它敷上新“面膜”。“这种格宾石笼的优势就是防止沟渠被水冲刷变形,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它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数十年,不易断裂,减少路基的坍塌危险。”水利工程部总经理于明涛介绍道。据了解,网状的格宾石笼造价成本低廉,铺设简单,护砌效果好,今年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已修建格宾石笼2.268公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粮食要高产,硬件得跟得上,近几年,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0余万亩,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质量施工,共沟渠清淤814.4公里、田块平整10万亩、修缮机耕路280.1公里、沟道防护4.9公里,水泥路42.39公里,这也让更多“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稿件来源:建三江发布
文章作者:娄程程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北大荒集团党委会会议召开
下一篇: 前进农场有限公司江水灌溉促现代农业节本增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建三江发布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建三江发布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从“经验种田”到“数据种田”:二道河农场智慧农业设
- 建三江分公司春播现场会展示数字化农业新图景
- 金融创新注活水 大兴推出“育秧贷”惠农产品
- 人才引擎驱动创新 红卫组建“育秧博士工作站”
- 建三江发布72项春耕生产标准化操作手册
- 孙兵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将工程实施与落实分公司党
- 能耗下降40%!红卫绿色育秧树行业新标杆
- 节本增效显成果 暗室育秧助农户年省万元成本
- 建三江春耕“滴滴打机”模式覆盖率达78%
- 建三江分公司工会召开第三次主席办公会议
- 激发内生动力 释放发展活力——建三江分公司以绩效考
- 三方核验筑牢“种子安全” 红卫构建质量追溯闭环
- 破解“靠天吃饭”困局 大兴创新育秧技术稳产保收
- 大兴农场建设数字化育秧物资储备中心
- 大兴农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计
- 大兴农场打造稻米品牌提升附加值
- 勤得利农场全链条保障体系破解种植户后顾之忧
- 会议提出打造“双试点”灌区,推动数字技术与水利基建
- 新质生产力赋能:前进农场构建数字农业生态圈
- 大兴农场智能播种系统助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