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讯网媒体号 > 直属企业 > 九三正文

《回哞十二五》以转变促发展全面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 发布时间:2016-02-12 📝 稿件来源: 九三发布 🔥阅读指数:2PV

  九三发布(韩杰 李培 李宏宁)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做为九三管理局建场最早,人均资源较少,社会负担相对比重大的荣军农场来说,如何让20万亩土地产出30万亩地的效益,实现职工共同富裕,他们从"变"字入手,在十二五期间,农场党委一班人秉承"精农业、稳畜牧、上产业、保重点、增就业、共富裕"的发展思路,从转方式、调结构、增订单、上产业入手,全面实行合作社经营,加快高效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全面推进农场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武海英是荣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2011年以前他和妻子的60亩地只有1万多元的收入,而且夫妻俩一年都得耗在土地上,没有什么创收机会,2011年参加合作社以后,两口子专心在场部办起了年出栏400多头商品猪的养猪厂,土地留给合作社统一管理,一年下来,收入明显增多。

  武海英说:"以前我家那四垧地都得自己管,自从加入合作社以后,我们两口子有时间做点自己的事了,我们这养猪加土地的收入就得四五万元,比以前是好多了。"

  像武海英一样,五年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条块分割的种植模式曾一度盛行,同时带来的就是科学轮作困难、现代化大机械作用难以发挥、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滞后,结构调整的滞缓,职工增收困难等问题。农场倡导发展高效作物就是"纸上谈兵"、"水中捞月",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一厢情愿"。荣军农场党政一班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面对两个"天花板"在顶、两道"紧箍咒"在身的现实;面对瓶颈期的农业现状,该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成为一个时期最为棘手的难题。

  体改办主任李洪山介绍说:"经营方式不变,要想加快结构调整就是空话,就得从根上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2010年通过一年的基层调研,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的合作社经营势在必行。"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作物种植是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增加职工收入,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只有让土地连片耕作,发挥现代化大农机、农业新技术的优势,推进合作经经营成为首要问题。为此荣军农场在2011年率先成立荣盛合作社,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合作社成立后,土地连片作业,农业生产组织化明显加强,提高了机车工作效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新技术新措施得到应用,这都为种植业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作为领办合作社的荣盛合作社本着先试验试种,积累经验,成功后再推广的原则,于2012年引进矮高粱、谷子、油葵等高效经济作物进行试种,当年取得较好效果。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2013年荣盛合作社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达到了万亩,打造了3500米长的七彩农业观光带,成为"农业奇观,美在九三"的亮点,并于2014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景观"。在这条观光带上油葵、矮高粱、谷子、双青豆等高效作物亩效益达到 600元。荣盛合作社的成功组建,为全场农业单位实现合作经营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从2011年农场开始试办合作社,到2014年全场农业单位全部实行了合作经营,目前全场有各类合作社12个。农业基层单位的合作经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收入共同体,初步形成了种植结构合理的农业产业格局。

  五年前,荣军农场是以麦豆为主,而经过五年的合作社经营,农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逐步形成了"压玉稳豆增经饲"的种植格局,2015年荣军农场种植高效作物面积24054亩,占到耕地面积的11.4%,高效经济作物品种达到10个。绿色认证面积达到74.1%,有机认证面积达到14.6%。同时由于合作社经营,农艺措施应用到位,农场粮食产量连年增长,2015年农场出现了大豆垧产超4000公斤的单位,已经不再让人惊奇。合作社经营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也促进了以双青豆、黑大豆为代表的订单种植,加快了农场产业化发展步伐。

  范守东是荣军农场第一管理区荣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和以往庄稼收获后到处找市场销售不同,今年他手拿订单在地头,在晒场就把他的粮食销售过半。

  荣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范守东说:"在农场的大力号召下,我们近25%的种植面积已经签订了订单。"

  像荣腾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样,全场五个农业合作社,共签订大豆和其它高效经济作物销售合同310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15%。而怎么让20万亩土地产生30万亩地的效益,实现由种的好变为卖的好,荣军农场又率先进行了大胆尝试,组建电子商务平台。

  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于种惯地的庄稼把式来说,既是新事物,又是新挑战。可荣军农场却通过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找到了原粮、企业、市场的无缝链接点,让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实现了企业利益最大化,为职工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组织部部长申战利告诉记者:2015年2月农场在淘宝网成立了网店,10月从在北京成立了农特产品直营店,采用店商与直营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线上销售收入30余万元,线下订单销售2100余万元,2015年农场建立了农产品溯源监测系统,实现了农产品种植、管理、收获实时监控,使消费者实时追溯农产品原产地,增加了农产品的信誉度。

  以合作社为依托"转方式、调结构、签订单、上产业",不但让农场的原粮过腹增值,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场内各种加工、销售企业的应运而生,也带动了劳动力就业。李宁宁就是今年在网络销售中心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她是学企业营销专业,网络销售让她有了用武之地。

  荣军农场农产品网络销售中心工作人员李宁宁对记者说:"我是土生土长的荣军人,回到农场工作一直是我的心愿,网络销售中心的岗位整好和我所学的专业对口,回来工作使我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像李宁宁一样,目前在荣军农场内,已有三木秸杆颗粒饲料加工厂等4家企业落实农场,新增就业人员50多人,。产、加、销一条龙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已初具雏形。

  场富则民安,民安则人和,荣军农场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签订单、上产业、增就业、保和谐、促发展"也推动了以荣军农场场直为中心城的二三产业发展,目前在荣军农场从事畜牧业的职工达到450多人,每年为职工增收达1000多万元,从事林业生产的长短期用工达500多人,林业年创产值1000余万元。从事运输、服务和劳务输出等人员达到1000多人,为职工增加收入2100多万元。

  农场副场长孙杰接受采访时说:"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坚持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深入推进"互联网+各项产业"的融合,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合作经营,发展有机种植、有色养殖、农特产品加工、互联网销售,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做好扶贫帮困,到十三五末,实现全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的目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以转变求发展,以改革促提高,新一代荣军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激情、兼收并蓄的发展姿态拥抱明天,荣军农场的职工群众也将继续享受发展成果,感受幸福生活。

稿件来源:九三发布

文章作者:韩杰 李培 李宏宁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尖山农场:现代化大农业 希望在田野上

下一篇: 红五月:民生得实惠 百姓乐其中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九三发布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九三发布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3190-9123  举报邮箱:jb#rxfm.cn (使用时将#号改为@)

Copyright © 2009- rx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