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农场有限公司智控精播“希望种”领跑苗种“第一棒”
建三江发布讯(宋晗 唐晓飞)近日,红卫农场有限公司凭借科技引领,全面铺开水稻智能春播工作,实现从叠盘暗室育秧到精准播种的全流程无缝对接,高效抢占苗种培育的“第一棒”。
在叠盘暗室车间,工人们按“统一”机制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此技术流水线作业,缩短育苗7天左右,解决常规育苗的出苗慢、不齐、素质差等问题,提升秧苗抗低温能力。暗室叠盘育秧使稻种72小时内立针,比常规早5~7天,苗匀齐,减工增效,避早春低温影响。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育秧工作更加高效、精准。公司积极推广应用电动播种机、覆土机等新型智能农机,并采取“三膜”覆盖、智能温控等创新措施,实现作业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操作智能化。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和质量,还为种植户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内,技术人员借助智能农机,轻松按下遥控器,自动精量播种机便在轨道上来回穿梭,将一粒粒精选的稻种均匀地播撒在秧盘上。从播种到覆土、磙压、覆膜,整个流程井然有序,展现出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
管理区晒场上,技术人员精心组织芽种发放,严格遵循“分批、分段、分时”原则,通过装车清单、落地清点、签收确认的三方数据核对,对芽种品种和数量进行三次交叉验证,现场为种植户解答芽种存储、使用等方面问题。
在育秧播种环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他们耐心讲解育苗技术要点,指导种植户合理控制播种密度、覆土厚度等关键环节,确保播量精准、播速均匀。同时,公司还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普及播种、育苗、防病、施肥等科技知识,为培育水稻壮秧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目前,红卫农场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水稻芽种播种工作,预计4月上旬将全面完成1.7万余栋水稻育秧大棚的作业任务。后续,公司将重点抓好苗床管理,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严阵以待防范“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全力以赴育好秧苗,为全年的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稿件来源:建三江发布
文章作者:宋晗 唐晓飞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垦地合作树标杆 大兴经验辐射三江平原
下一篇: 科技赋能春耕 红卫农场智能育秧跑出“加速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建三江发布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建三江发布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从“经验种田”到“数据种田”:二道河农场智慧农业设
- 建三江分公司春播现场会展示数字化农业新图景
- 金融创新注活水 大兴推出“育秧贷”惠农产品
- 人才引擎驱动创新 红卫组建“育秧博士工作站”
- 建三江发布72项春耕生产标准化操作手册
- 孙兵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将工程实施与落实分公司党
- 能耗下降40%!红卫绿色育秧树行业新标杆
- 节本增效显成果 暗室育秧助农户年省万元成本
- 建三江春耕“滴滴打机”模式覆盖率达78%
- 建三江分公司工会召开第三次主席办公会议
- 激发内生动力 释放发展活力——建三江分公司以绩效考
- 三方核验筑牢“种子安全” 红卫构建质量追溯闭环
- 破解“靠天吃饭”困局 大兴创新育秧技术稳产保收
- 大兴农场建设数字化育秧物资储备中心
- 大兴农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计
- 大兴农场打造稻米品牌提升附加值
- 勤得利农场全链条保障体系破解种植户后顾之忧
- 会议提出打造“双试点”灌区,推动数字技术与水利基建
- 新质生产力赋能:前进农场构建数字农业生态圈
- 大兴农场智能播种系统助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