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讯网媒体号 > 农业资讯 > 种子正文

“白袋种子”千万不要买

⏰ 发布时间:2014-11-18 📝 稿件来源: 聚农网 🔥阅读指数:2PV

  农事繁忙,农人辛苦,唯有丰收的喜悦能够补偿,但是假劣种子却让他们白忙一年,遭受经济与精神的双重打击,假劣种子之害令人愤恨。作为受害者追讨损失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不论什么原因都不去购买、种植假劣种子,本文中购买、种植"白袋种子"农户的惨痛教训当成为大家的前车之鉴。

  "白袋种子"又称"白籽",主要指未经正规厂家包装或包装上不带有生产厂家商标、产品标识及品种审定标识的种子。这类种子的价格普遍低于带有正规包装和产品标识的种子,更有甚者,某些"白籽"的售价只有同品种正规种子的1/3。

  每晌地减产一半

  有些农户为了降低购种成本,铤而走险,购买并种植了"白籽"。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农场的农户王长江同亲家在内的三户共同种植了约60晌(1晌等于15亩)号称是"德美亚一号"的"白籽"种子。10月29日,眼看别人家都在抓紧收获玉米,王长江和亲家却犯起了愁。"别人的田里,一晌地最少打10吨粮食,而我的地连5吨都到不了,而且碎粒很多,根本卖不上价钱。"老王告诉记者,"每晌地最少减产一半,损失在1万元左右。"

  看着田里参差不齐的玉米,老王既懊恼又悔恨:"由于去年行情不好,赔了一些钱,今年的贷款没能及时办下来,租地租晚了,没赶上农场统一购种,后来,村里有一个人,说可以联系到‘德美亚一号’的‘白籽’,比种子门市的价格便宜,同时写了保证书,保证种子没有问题。"就这样,包括老王在内的三户农民,以每斤12元的价格购买了3000斤"白籽",比"德美亚一号"门市店的统一零售价每斤低了8元。

  购种时省了3.2万元,在收获时却损失了近60万元。这笔账让老王后悔透了:"以后就算不种地也不能再买‘白籽’啦!"老王和另外两户农民虽然向公安局报了案,但是损失也无法完全挽回了。"公安局领着专家来地里看过了,测产结果是减产50%,这些玉米明摆着就是假种子种出来的,但是专家目前还不能开据书面证明。"老王正在盘算着怎么向法院起诉。

  种"白籽"就是"拣芝麻丢西瓜"

  与王长江相比,另外一位老王的遭遇更惨。同样是嫩江县嫩江农场种植大户的王清玲,一提起他今年种植的400晌玉米地就开始发愁——到了收获季节,王清玲的玉米田比紧邻的玉米田减产近40%,每晌地损失约8000元。"当初就为了省些买种子的钱,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王清玲懊恼地回忆着,"村里一个熟人介绍我到宁安县的一个村里买种子,说保证是‘德美亚一号’,每斤只要6.9元,算下来比去县里的种子经销店买能便宜2/3呢,400晌地能省个小30万元钱。""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王清玲怎么也想不到,秋后一算账,他不但没省钱,还赔进去350余万元。

  现在,更让王清玲发愁的是,他这片玉米地收割了,就等于没了证据,无法追偿,而不收割,盖雪之后损失会更大。

  有合同也不能买

  "种子种下去后,在苗期时苗势就特别弱,远差于同村别人种植的‘德美亚’,而且腐烂的种子特别多,芽率特别低,很多需要补种。苗期过后,整片田的玉米参差不齐、有高有低。结棒儿的时候,一个坑儿里有4个小棒儿,成熟的玉米棒长度连‘德美亚’一半都没有,容重比非常低,品质很差。两块不同种子的地垄挨着垄,地挨着地,明显不一样,肯定是种子的问题,不会是管理的问题。"10月30日,黑龙江省嘉荫农场20队大户孙新安向记者诉说着,"现在全队有60多晌地都是这种情况,减产得在50%~60%之间。"

  当记者问购买这些种子商家有无保证时,20队的王佩凤拿出一张按着手印的合同说:"这是卖种子的人跟我们签的购种合同,上面写着‘出现质量问题他负责’。后来还跟我们签了一个赔偿合同,说一晌地赔偿5000元,10月底结清,现在都30号了,一分钱也没给我们。"

  据了解,20队这60多晌地的种子,是以赊销每斤13.5元、现款购种每斤13元的价格买  来的,比正规种子经销店的价格低了1/3左右。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所有正规种子公司生产的种子不管是否经过包衣,种子外包装上都应该带有生产厂家、产品商标及品种审定标识,所谓的"白籽"和"白袋种子"肯定都是有问题的种子。

  别给"白袋种子"可乘之机

  秋收时节的黑龙江,丰收的喜悦像玉米棒子堆成垛,但记者在10月末走访黑龙江北部玉米种植区时发现,那些买了"白袋种子"的农户却怎么也欢喜不起来。

  "白袋种子"危害巨大,每年秋收之际都会出现种子问题导致的减产或绝收,不但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对于国家粮食安全也危害极大。

  在问及受害农户为什么要购买"白袋种子"时,得到最多的答案是"买不到正规种子"。在那些非常适应某品种的区域,"一种难求"的现象更加明显。比如黑龙江北部地区,需要早熟或特早熟的玉米品种,而某些农户没能赶上农场集中订种、购种,只能自己购买,这就给了"白袋种子"可乘之机。

  种子销售旺季,即便在正规经销店或种子门市,一些热销品种也很难买到,遭遇"购种难"的农户只能寻求"熟人"的帮助,而这些所谓的"熟人"往往不具备种子经销资质,他们推荐的种子大多来自小作坊、无证商贩所生产的"白袋种子",这样的种子自然隐患颇多。

  很多农场和大户会在年初制定种植计划,并和供种企业签订供种合同,企业会将这部分需求纳入制种计划。"一种难求"的情况,往往缘于小农户或散户没能跟上"大部队的团购步伐"。

  农民购买"白袋种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图便宜。从制种到加工,再到包装上市,正规种子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控,加上品种研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成本,种子价格是"一分钱一分货",要保证种子的品质,企业一分钱也不能省;同样,要保证种植收成,农户也不能图便宜。

  近年来,因农民从非正规渠道购买非正规种子而造成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经常是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得到严惩,但农户的惨重损失却无从弥补,得到的赔偿远不及损失。

  当笔者就这个问题咨询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律师郑玉红时,她建议农民买种子不能有侥幸心理,一定要买正规厂家的正规产品。此外,一旦发现购买了假种子,要注意保存证据,及时向种子管理部门、工商、公安机关报案,以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为了推广新品种、好品种,很多种企都开设了县一级直营店,并建立了仓储库。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种企有必要将更多精力放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让农民见得着,买得到,种得踏实。

  为了避免"白袋种子"坑农害农,农民、种企和经销商要联动起来,农民做到"不买白袋种子",种企和经销商做到"不制、不卖白袋种子","白袋种子"才没有可乘之机,种业市场才能更干净,农民种粮才能更安心。

稿件来源:聚农网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珠海航展展出航天工程育种另类农产品

下一篇: ADM公司起诉先正达 因此前中国退运未经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聚农网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聚农网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3190-9123  举报邮箱:jb#rxfm.cn (使用时将#号改为@)

Copyright © 2009- rx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