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围攻” 难撼云南三七地位(图)
本地药材市场里销售的都是云南本土三七
随着人们对三七的保健和药用方面功效的认同感逐渐递增,云南外的很多省市纷纷加入到三七的种植中。但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品牌效应,从市场反应来看,云南本土三七"江湖地位"几乎不受影响。
海拔决定质量
在清朝药学着作《本草纲目拾遗》中就记载着"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一直以来,三七都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材。它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症、镇痛、造血、疏通血管的功能,它对各种常见慢性病有良好的效果,并被运用在诸多药品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用三七做原料的中成药品种逾300个,生产厂家达1000余家,几乎覆盖了所有中药制药企业,如复方丹参滴丸、丹参片、云南白药、片仔癀等知名中药都以三七为主要原料。
提到三七就不得不提到云南文山三七,由于云南三七药效好,使得白云山和黄公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纷纷在云南文山建立三七基地。
三七的种植条件很苛刻,需同时满足低纬度、高海拔以及光照、湿度、温度、土壤酸碱度等一系列苛刻条件,"筛选"之后,文山最适合。因此,全世界90%的三七产自文山,文山也成为中国三七之乡。
据了解,目前,在省内,除文山州外,石林、禄劝、寻甸等地也都有三七种植基地,而省外的广西、贵州、四川等地也都种植着三七。云南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王维生介绍,药企对三七原料的需求很大,也就意味着三七的种植需要有上百亩的规模,才能达到量产。要满足这些条件,只有云南最适合,不管省外如何种植,都无法代替云南三七的地位,就算放眼将来,三七的主场仍还是在云南。
"不论是省外还是省内的三七,在药效方面,我们都没做过详细对比,但中药材讲求的就是地道,就例如吉林的人参,没有人会选择其他地方,当地的药材生长是取决于气候环境,虽然为了达到那样的生长环境,可以人为干预,可是其自身生长的海拔、纬度等先天条件是不可复制的。"本土一制药企业工作人员说。
在淘宝输入三七,有数千条信息,全部都写着云南文山三七,商家所在地也都显示文山,即便有个别商家地址显示为浙江、安徽,但也都只售卖文山三七。一卖家介绍,云南文山三七产量高,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外地三七相比,没有外省三七水分大。
价格起伏不影响热销
2013年,云南三七价格下跌40%,但销量却未曾减少。
虽然近年来,不断上涨的价格刺激了三七种植户的热情,也直接导致了市场供过于求,使得三七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其价格开始走下坡路,但云南三七的销量却一直攀升。文山三七网的数据显示,2012年12月,20头三七的平均价格在880元/公斤左右,而2013年3月已涨至1200元/公斤,涨幅达36%。到2013年8月,三七价格仍维持在每公斤800元左右,但从下半年开始一路下跌。
日前,记者在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三期的中药材市场里了解到,从五月份开始,三七的价格逐渐有所回升,但涨幅并不明显,如今年初售价在730元的三七,从五月底上涨到750元,但总体而言,三七现在的价格普遍在五六百元左右。一家药材商铺的工作人员介绍,虽然从去年底开始,三七的价格就出现下滑,但销量并未受到影响,很多客户都认准云南的三七,并且每年都会批量购入,而且数量也逐年增加。"我们了解过,和其他省的三七相比,我们的价格都差不多,外形也一样,但从销量看,云南的销量都会比其他地方的好,所以我们店内一直以来都只卖文山三七,从未进过外省的货。"
一位从西安来昆旅游的女士说:"早就听说云南的三七好,我这次就专门来这给父母带点回去,虽然不知道哪种好,但从花到根,我都买了些,而且听说今年价格下调了点,我一次性就多买点,也给自己留点。"
中药材市场一余姓老板介绍,今年三七价格是下滑了点,但市场依旧很旺,特别是120头三七,很多家都没货。"毕竟有着百年历史的精贵好药,谁都不会因为价格下跌而观望不买。"
稿件来源:聚农网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屯昌:海南未来的南药“硅谷”
下一篇: 河北安国:从“药材之都”转向“药品之都”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聚农网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聚农网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广西玉林:取缔无照经营 保“药都”安全
- 药材种植专家对以下8种常见虫害开出“处方”
- 中国有机枸杞第一县拿到北美、欧盟市场“准入证”
- 甘肃陇西力促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 网购中药材渠道也开始丰富起来
- 延安:移栽树木引进新种也要留“情”循规律
- 铜陵市首家中药材企业通过GAP认证
- 西宁当归涨价 粗加工成主因
- 甘肃成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6万亩
- 今年甘肃宕昌县中药材总产值可达5.3亿元
- 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黄连走畅
- 福建平和秀峰乡扶持铁皮石斛种植
- 贵州道真县龙头企业助推中药材产业发展
- 贵州安龙县:小小金银花 脱贫又治“漠”
- 德江3个天麻产业项目签约资金达5.23亿元
- 甘肃民乐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产业化生产格局
- 中国现代藏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 明年初部分药价或放开管制 四项药品是排头兵
- 江苏泰州市许庄黄葵项目走进省星火计划
- 西藏天麻仿野生人工试种成功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