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文化产业群起突围
8月6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北京市旅游委签署了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合作协议,新增7条养生旅游线路。中医养生旅游的再开拓,激起了业界对中医药文化产业化的热议。业界也涌现出了中医药影视、培训、药膳、日用品等衍生品开发的探路者,其未来的发展模式被高度关注。
中医药养生文化市场处于培育期
北京有丰富的中医药养生文化资源,全市有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1家,示范基地建设单位8家。8月6日,在北京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品新闻发布会上,推出了7条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线路,其中包括北京药用植物园、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太申祥和山庄、中卫御苑福膳等,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把有关中医药的吃喝玩乐都融合在一起,不仅有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这些好看的场所,还有好吃的颐和园听鹂馆饭庄的宫廷滋补药膳,好玩的延庆柳沟艾草堂不仅有艾草标本,还有中草药标本做成的艺术品等。有的中医医院既是治疗场所又是旅游场所。北京商报记者问及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厚的同仁堂博物馆为何没成为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时,屠志涛表示,该博物馆场地小,接待能力有限,现在同仁堂也在大兴做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虽然北京中医药老字号不少,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不具备接待能力等,也只能慢慢培育发展。
屠志涛指出,中医养生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培育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曾经给予中医药示范旅游基地一些资金扶持,帮他们完善养生旅游景点的相关设施,但是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说到底是市场行为,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处长厉将斌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经营多年摸索商业模式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惟一的显性载体,中医药发展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商业模式需要摸索。北京岐轩医学研究院就是一个致力于传统医学发掘、研究推广的民营机构,该机构集培训、医疗、养生、中药种植于一体。其创始人张润杰在2004年辞去公立医院工作开办诊所,然后在河北易县创办了岐轩堂职业学校,后来在北京创办了岐轩堂医学研究院,张润杰在中医医术和学术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出版的书目有《岐轩医道》、《岐轩脉法》、《岐轩易医脉法》、《岐轩脉法实战窍诀》、《岐轩靶向用药》、《岐轩医话》、《岐轩养生》等,自2004年至今,陆续举办岐轩脉法免费培训50期,培训学员3000余人。张润杰在全国遴选了33名中医,进行师承模式的带教培养和闭关式的培训,经过3-5年的培养,成为在临床上成熟的中医。2012年岐轩医学院在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景区建设了"岐轩生态文化养生观光园"。然而,几年下来,他并没有摸索出自己的商业模式,虽然做得名气很大,但难以盈利。以养生基地为龙头做医疗、养生、培训,还是以医疗为龙头做培训、养生等,现在仍然在摸索中。
权金城国际控股集团是一家集房产物业、酒店、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近两年把做得比较成功的休闲养生板块贯入了中医药文化理念,集团建立了不少养生馆和休闲场所,像SPA、桑拿、温泉、沐浴、足疗等都涉及中医药服务内容。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新近推广的中医服务项目是手诊养生。该集团旗下的北京福康美健国际健康科技公司总经理田卓灵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们的手诊养生项目是在探索,看能有多少顾客接受这个项目,然后再往产业化思路上规划"。据了解,权金城国际控股集团看到瑞士、泰国等民族医学养生做得很火,曾经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的中医院进行洽谈,想把中医药养生项目做出品牌,但后来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仍在等待合适的发展时机。
出现产业化雏形
中医药文化产业化,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据了解,大多数企业开发中医药文化产业链中一个环节的同时开始做相关衍生产品,中医药文化产业雏形开始显现。
北京博爱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多元化的中医药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不久前由该公司发起与实施的国家级课题"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标准肖像绘制工程",其中17幅工笔重彩肖像画和8幅石刻像画通过评审验收。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上,通过中医药人物肖像走入千家万户进而宣传中医药文化,这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上可谓另辟蹊径。该公司总经理李俊峰介绍,确立中医药历史代表人物画像只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公司有计划通过该项目衍生出一系列文化产品,譬如肖像高仿印刷品、印章、紫砂壶、钥匙扣、麻布挂件等。在衍生产品的开发中,要让工作与生活结合,既能正确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又能给予老百姓实惠,才能走向市场。
无独有偶,北京中唐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纲正在拍摄《世界中草药之旅》专题片,其创意也较为独特,"我发现中西方都在用中草药,只不过用的方式不一样罢了"。王宏纲介绍,比如说同样是甘草和薰衣草,意大利人的吃法和用法和我们国家不一样,他们可以是甘草糖、甘草牙膏、甘草咖啡,薰衣草精油、薰衣草香皂等等,我们国家大多用于药材。同样是薰衣草,吃法和用法不一样,国外已经产业化了,这就给国人以启迪。目前该专题片正在招商中,王宏纲希望通过影视作品这个媒介,找到有产业化思路的中药企业进行合作。"片子拍摄完毕后还要在意大利播出,意大利人看到原来中国人这么用薰衣草,期望中西文化交融,取长补短产业化发展。"王宏纲介绍。据了解,该片的意大利部分已经拍摄完毕。
稿件来源:聚农网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云南南华野生菌节开幕 “菌王”重达17斤
下一篇: 湖北夷陵中药材合作社年创汇400万美元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聚农网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聚农网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 广西玉林:取缔无照经营 保“药都”安全
- 药材种植专家对以下8种常见虫害开出“处方”
- 中国有机枸杞第一县拿到北美、欧盟市场“准入证”
- 甘肃陇西力促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 网购中药材渠道也开始丰富起来
- 延安:移栽树木引进新种也要留“情”循规律
- 铜陵市首家中药材企业通过GAP认证
- 西宁当归涨价 粗加工成主因
- 甘肃成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6万亩
- 今年甘肃宕昌县中药材总产值可达5.3亿元
- 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黄连走畅
- 福建平和秀峰乡扶持铁皮石斛种植
- 贵州道真县龙头企业助推中药材产业发展
- 贵州安龙县:小小金银花 脱贫又治“漠”
- 德江3个天麻产业项目签约资金达5.23亿元
- 甘肃民乐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产业化生产格局
- 中国现代藏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 明年初部分药价或放开管制 四项药品是排头兵
- 江苏泰州市许庄黄葵项目走进省星火计划
- 西藏天麻仿野生人工试种成功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