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讯网媒体号 > 农业资讯 > 药材正文

濒危中药材白芨首次在贵州实现规模化种苗生产

⏰ 发布时间:2014-10-15 📝 稿件来源: 聚农网 🔥阅读指数:2PV

  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吴明开博士研究团队在全国首创的白芨高产栽培技术发明专利,日前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授权。至此,贵州在全国首次实现白芨规模化种苗生产与人工高产栽培。预计到2016年,贵州将首次出现规模化的家种白芨商品上市。

  白芨为兰科植物,是著名野生中药材,同时又是珍稀濒危物种,目前白芨价格在500元/千克左右,与20年前的3-5元/千克相比,上涨了100倍以上。

  "目前,虽然有些地区出现过家种白芨种植成功的报道,但整体规模都不大,至今仍未见到规模化家种白芨商品上市销售。"吴明开说,这是因为关键的种苗培育技术尚未真正突破。吴明开告诉记者,白芨种子非常细小,大多数都需要相关的共生菌在共同作用下才能萌发生长,因而白芨种子萌发率极低。

  针对这一技术瓶颈问题,吴明开团队于2009年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今已创建了白芨种子保存及快繁方法、白芨组培种苗(种球)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创立培育粒径3㎝以上白芨组培种球生产技术工艺。同时,也成功突破白芨高产栽培技术。

  "我们首创的白芨种苗(种球)生产技术工艺,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种苗,驯化的种球可以直接下地播种,且操作简单易行,成活率90%以上,真正实现人工栽培,同时也保护了野生资源被毁灭",吴明开说。"白芨人工栽培周期为3年,到2016年白芨生鲜品亩产量将达3000-4000斤,按目前价格,亩产值将达20万元左右"。

  另了解到,吴明开及其团队发明专利等技术转让给相关企业在贵州正安县建设全国规模、技术领先的白芨种植基地1000余亩,支撑安龙县相关企业建立了全国规模、技术领先的白芨组培育苗生产基地,年产组培苗100万瓶;驯化大棚30000㎡,年产种苗2000余万株。

  "依托这些全国领先的白芨种植技术,白芨可发展成为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药材,如吉林的人参,云南的三七。"吴明开说。

稿件来源:聚农网

文章作者:这家伙真的很懒哟,没能留下尊姓大名。

责任编辑:王国功

内容审核:陈桂珍

上一篇: 名贵中药材免费鉴定明天在温州五马街举行

下一篇: 湖北蕲春再造“药业之乡” 药旅联动构建全

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热讯中文网自媒体平台“媒体号”用户 聚农网 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聚农网 of 媒体号,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OP

  • 日排行/
  • 周排行/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3190-9123  举报邮箱:jb#rxfm.cn (使用时将#号改为@)

Copyright © 2009- rx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